传统村落被认为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千年以来人类文明形成与发展进步历程,其作为一个地域文化的真正承载者,为地域性和文化留存与记录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在我国城市建设初期,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加快,人们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忽略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致使大量传统村落被我国现代城市的发展所侵蚀,历史上的建筑遗产受到的损毁十分严重,村落风貌也遭到破坏,传统文化也随之衰落。面对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政府逐渐加大保护力度,然而在现代经济社会背景下,如何寻找传统村落原有的空间格局,建立空间格局模型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延川县传统村落地理分布特征及空间格局构成的初步研究,探索影响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关键性因素,为传统村落的风貌保护与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本文基于当下的传统村落研究的大背景,首先划分延川县为研究范围界定县域内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在此前提下进行文献综述了解传统村落的研究历程,确定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同时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研究和基础资料的收集,梳理延川县黄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不同类型,从中选取永坪川支流流域的传统村落进行具体分析研究。追溯永坪川传统村落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了解村落变化背后的决定性因素,梳理村落的发展脉络。案例村落作为论文的核心研究部分,结合实地调研资料对永坪川流域传统村落按照不同分类标准划分类型,根据不同特征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村落作为个体案例进行具体的研究,探讨传统村落空间格局构成的五要素。在对案例村落进行五要素解析之后,得到每个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特征,进一步探究永坪川传统村落的共性与差异性,力求归纳出普遍性规律。在此基础上融合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要素构建永坪川流域传统村落的本土范型,本土模型则从内形-外形-大形三个圈层范围进行构建,借以引导现代村落的建设规划的传统化。 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学习和归纳总结,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延川县黄河流域的众多村落沿水分布特征十分明显,与水系网络基本重合。2)永坪川流域传统村落按照村落轮廓类型将其归纳为团状形态、团-带复合状形态、带状形态,根据村落周边自然环境的类型,将之总结归纳为三山夹两川、两山夹一川、四山夹一川两沟这三种类型,根据山水村田的关系类型,将其分为村田相邻-水村交融型、村田相邻-水田交融型、村田相离-水村交融型、水村相邻-村田交融型四种类型。3)永坪川支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形成背景:①梁峁状丘陵限定下沿沟拓展的空间边界与形态;②日照采光条件受限下单边发展的空间肌理与骨架;③多重信仰文化影响下多元发展的空间轴线与序列;④移民垦荒背景下山水村田交融的空间格局。传统村落在现代发展与空间格局保护问题上存在矛盾,能够从历史经验中提取具有现代规划价值的方法,并结合现代发展需求,延续并继承发展才是对传统的正确态度。探索历史空间的最终目标是传承古代经验智慧并加以延续,为传统村落的存续提供经验与借鉴。4)永坪川传统村落空间格局模型的三个层次为:①内形:依山就势、人文为心的多中心空间格局②外形:临河望山、人文定轴的多轴空间格局③大形:群山环伺、一川绕村的沿边型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