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滴施缩节胺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滴施缩节胺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扫码查看
本试验将化控技术与膜下滴灌相结合,探索缩节胺新的施用方式,研究随水滴施缩节胺不同用量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棉花生产高效节能提供参考。本研究于2019-2020年在新疆沙湾县四道河子镇开展试验,设置4个缩节胺剂量水平,用量为262.5(D0)、525(D2)、1050(D3)、2100g/hm2(D4),以喷施525g/hm2缩节胺为对照(CK),施用时期为蕾期至盛花期,分4次滴施。并于2017-2018年开展滴施缩节胺与氮肥的研究,设施氮量和缩节胺用量2个处理因素。设置150(N1)、300(N2)、450kg/hm2(N3)3个施氮(纯N)水平,525(D1)、1050(D2)、2100g/hm2(D3)3个缩节胺水平,交互共9个处理。探明随水滴施下氮肥与缩节胺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明晰缩节胺与氮肥的互作效应。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棉花的株高与中上部主茎节间长随滴施缩节胺剂量的增加而略呈降低趋势。喷施缩节胺CK处理下的棉花株高与主茎节间长均与同剂量滴施缩节胺D1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显著缩短部分果枝的第二果节长度。 (2)棉花初花期生殖器官干物质占比随着缩节胺用量增加而增加,D3处理较D0处理增加5.67%。盛花期各处理及对照棉花干物质各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盛铃期时CK处理的干物质积累总量与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D2处理。 (3)CK处理的单株结铃数、籽棉产量与皮棉产量显著高于D1与D2处理,较D1处理显著增产13.47%。D2处理的单株结铃数、籽棉产量与皮棉产量略高于D1与D3处理,相比其他滴施缩节胺处理增产4.90%。纤维品质方面,DO处理的长度整齐度与短纤维指数显著高于D2处理。其他纤维品质均无显著差异。 (4)缩节胺与氮肥互作效应对棉花农艺性状影响显著。在低氮状态下缩节胺对棉花生长的延缓作用减弱甚至消失。N1处理下,D3处理相比D1处理棉株的株高、果枝始节高、第四果枝长与第七果枝长分别增加12.07、1.54、1.28与1.20cm。在正常或较高氮状态下缩节胺对棉花生长产生一定的延缓作用,其控制效果并不随缩节胺剂量增加而增强,N3处理下,D3处理相比D1处理棉株的株高、第一果枝长与第二果节间平均长度分别降低1.05、1.68与1.52cm。N3相比N1处理棉株的株高,茎粗与果枝数分别增加3.30cm、0.75mm与0.29台;果枝长与果节间长在不同施氮量间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滴施与常规喷施同剂量缩节胺对于棉花的株高、茎粗、主茎节间长与果枝长度等农艺性状的控制效果相近。滴施缩节胺用量在1050-2100g/hm2时,均可对棉花株高、果枝始节高、果枝长度起到抑制作用,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及向生殖器官的转运,促进伏前桃与伏桃的生长。施氮量为150kg/hm2时棉花的株高、茎粗、果枝长等表现较好,生殖器官占干物质总量比例较多,增产效果较好。因此,北疆棉区推荐滴施缩节胺用量为1050-2100g/hm2、滴施氮肥用量为150kg/hm2。

张特

展开 >

棉花 滴灌技术 缩节胺 氮肥施用 产量性状

硕士

作物学

赵强

2021

新疆农业大学

中文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