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东北地区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与受胁状况分析

东北地区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与受胁状况分析

扫码查看
大尺度的物种丰富度地理格局及其成因是宏观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我国东北地区地域辽阔,有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适合开展大尺度物种丰富度格局的研究;由于物种分布数据的缺乏,关于东北地区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大尺度地理格局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对东北地区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以及珍稀濒危物种受胁现状进行探讨,藉为东北地区哺乳动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共收集1381条物种经纬度数据、7目20科78属136种哺乳动物分布数据及31个环境变量。 利用G-F指数及保护价值指数对东北地区物种多样性及保护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内蒙古东部地区物种多样性最高;黑龙江省保护价值最高;辽宁省二者皆为最低。50Km×50Km等面积网格系统下的东北地区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格局显示丰富度较高的地区为长白山脉、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地区;而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地区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最低的区域为辽宁沿海地区。热点区域的研究显示,长白山脉、张广才岭以及大兴安岭中部为东北地区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热点区域。 利用单因子相关性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东北地区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年均温等5个气候变量是影响东北地区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 运用MAXENT模型对东北地区受胁哺乳动物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进行保护空缺分析。结果显示:受胁物种潜在分布区物种丰富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以及长白山脉;高丰富度区保护空缺主要分布于和龙市、临江市、本溪满族自治县、靖宇县南部、敦化市北部以及安图县东部等地区。

李鑫泽

展开 >

哺乳动物 物种丰富度 最优线性模型 空缺分析 物种多样性

硕士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张明海

2021

东北林业大学

中文

Q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