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与生产力的稳步提升,目前中国的城镇化发展逐渐放慢,较之前也有更多的城市处于增量发展过渡至存量发展的转型阶段。在此背景下,老旧街区的品质提升对于重构与优化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历史街区作为城市老旧街区的核心部分,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与人文底蕴,却在历经城市变迁后渐失活力,历史街区的复兴现已成为城市更新面临的迫切问题。就以北京白塔寺街区为例,地处首都核心区域,是北京文化保护的重点地区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地域文化,展现着北京旧城的传统风貌。然而现代化城市的冲击使逐渐衰落的白塔寺街区面临着巨大挑战,现代交通方式的改变以及人们对公共生活的需要使街区中的公共空间逐渐无法适应使用者的需求,如何在保持街区传统风貌的前提下为公共空间注入活力,在现代化城市更新建设中实现保护与发展协同,赋予白塔寺历史街区街区延续的生命力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文章首先对国内外历史街区的发展脉络及特征进行梳理,根据城市活力的相关理论,总结概括历史街区活力的来源、构成与影响要素,进而从空间、功能、文化、社会四个维度建立活力要素体系,并以此为脉络寻求历史街区活力营造的关键。其次通过文献资料的查询以及实地调研采访,分析探讨白塔寺历史街区的历史沿革、传统时期的活力来源以及公共空间的活力现状及问题。最后根据活力影响要素体系与白塔寺公共空间特点,从提升空间利用率、优化功能混合度、强化文化感知度、增强社会参与度四个层面提出活力营造的策略并进行实践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