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科幻行业的崛起,我国科幻教育事业逐渐发展起来。科幻作品作为一个跨科学且综合性的教学资源,在青少年众多方面都有培养作用。对于目前日益受到国际关注的创造力培养,科幻教育也同样能够起到一定作用。基于此,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基于科幻电影的生物主题教学对高中生创造力的影响,并通过实践探索如何更好地实施相关教学。 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国内外有关“科幻教育”和“创造力”相关研究进展。研究利用准实验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开展。2020年下半年于杭州某高中开展了选修课《生物学视角下的科幻电影剖析》,共40位高二学生参与,教学历时4个月。对参与课程的学生进行课程前和课程后的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以及3次专题前后的科幻微小说作品的创造力评估分析。开展教学以专题为单位,反思课堂中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摸索与改进教学。 结果表明:(1)通过选修课形式实施基于科幻电影的生物主题教学能够对高二学生的创造力心理倾向在整体上产生显著提升,其中想象力维度和挑战性维度的提升最为显著,效应值分别达到了0.520和0.383,该部分心理倾向程度的提升可能得益于学生在课堂中常态化的创造习惯。(2)经基于科幻电影的生物主题教学后,科幻微小说创造力的作品平均分均比专题教学前高,其中灵活性平均分提升幅度最高,3次专题平均提高了11.132%,但其前后差距还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可能由课时较短、创作指导较少等原因导致。(3)学生对该课程评价较高。调查显示,学生喜爱课程的原因主要包括内容设计和课堂教学、希望增设的教学专题有自然灾害、环境保护、脑科学等22个主题、希望增加观影时长、减少课堂写作时间等。 综合实践和学生课程反馈,对教学有如下4点建议:(1)主题少而精。教学尽量聚焦在单个主题上,且该主题尽量贴合时事或能够吸引学生,且具有研讨意义;科幻影片的选择要从科学素养、想象力、审辩思维和艺术性4方面考虑。(2)电影短而全。电影赏析需结合学习单;建议在课堂中只播放主线剧情;时间紧凑时可播放剧情介绍短视频以节约课堂时间。(3)内容聚而深。教师在备课时要尽量将知识拓宽,尤其是对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时,如《三体》;同时也要针对科幻作品在生活中的原型做好阐释。(4)创作简而趣。作品创作次数适量,过多易引起学生负面情绪;创作形式可以多样变换,如微小说、模型设计和微电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