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畜牧业市场化进程研究——以通辽市嘎达苏种畜场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畜牧业市场化进程研究——以通辽市嘎达苏种畜场为例

扫码查看
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后,民族特色产业的畜牧业市场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研究问题。受“三农”政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影响,通辽市嘎达苏种畜场依托丰富的草场资源、历史悠久的畜牧业和奶食品传统、以及引进的优良畜种与种畜培养技术,迅速成为通辽市具有较高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奶食品加工种畜培养基地。 本文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用文化生态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使用民族学的实地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法以及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通辽市嘎达苏种畜场的畜牧业市场化现象与进程进行分析。该研究有助于深化学界针对畜牧业市场化中资源开发、生态维护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认识,为畜牧业市场化的开发与设计提供宝贵的参考经验。 调查发现,2008年以后,牧民由家庭散养牲畜到加工与出售奶食品,促进了种畜培育以及奶食品消费,也提高了牧民的市场参与度以及对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的认同感。但该地脆弱草场生态与多旱雪灾的地理与生态环境决定了当地畜牧与奶食文化的形成。种畜场、牧民家庭、奶食品企业组成的分工与生产体系正是该地追求生态和谐理念的反映,并对草场建设、畜种培育、奶食品加工与消费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当地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种畜养殖与奶食品加工是与当地的生态资源水平与生产力水平呈正相关的。 同时嘎达苏种畜场在人才培养、生产效率、公共草场利用率、品牌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提出开拓外部资源、增强内部人员技术与生产效率、加强文化宣传与教育、继续保持生态绿色优先发展的理念等建议。

包塔娜

展开 >

畜牧业 市场化进程 资源开发 人才培养 生态保护 乡村振兴

硕士

民族学

杨常宝

2022

内蒙古大学

中文

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