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射频热凝神经调控术联合降压药物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射频热凝神经调控术联合降压药物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扫码查看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颈源性高血压患者行颈部射频热凝神经调控术联合降压药物治疗,追踪治疗前后的血压改变情况,VAS评分改变情况及治疗副作用,并与单纯药物治疗进行比较,评估颈部射频热凝神经调控术在治疗颈源性高血压方面的疗效。 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法,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2013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患者共58例,划分为射频热凝神经调控术联合降压药物组(射频组,n=28)和单纯降压药物组(对照组,n=30)两组。两组患者的年龄从19到75岁不等,男性和女性患者数量各为30人和28人,患病时间从6月到36月不等。对照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治疗。射频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颈部射频热凝神经调控术。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治疗前血压、治疗前VAS评分等诸多方面无突出差异性(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改变情况,VAS评分改变情况及治疗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选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做出分析,当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患者血压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时间对血压的变化存在一定影响(P<0.001),随着时间的进展,血压逐渐降低。 (2)收缩压进行比较时,可见两种治疗方法和时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随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收缩压下降幅度不同,射频组下降幅度明显;舒张压进行比较时未见明显交互效应(P>0.05)。 (3)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显著差别,射频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4)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射频组VA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时间对VAS评分的变化也有影响(P<0.001),随着时间的进展,VAS评分逐渐降低;治疗方法和时间之间存在明显交互效应(P<0.001),随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VAS评分下降幅度不同,射频组下降幅度更明显。 (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别(P>0.05)。 结论: 颈部射频热凝神经调控术联合降压药物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比单纯降压药物更明显,证明了射频热凝神经调控术的有效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王银鸽

展开 >

颈椎病 高血压 颈源性高血压 射频热凝术 临床疗效

硕士

麻醉学

罗民

2022

吉林大学

中文

R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