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广西农业经济增长、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碳排放关系研究
广西农业经济增长、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碳排放关系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正处于高碳经济时代,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全球变暖效应日趋严重,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已成为各国共识。2020年,中国宣布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农业作为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源,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不可忽视。因此,农业绿色发展势在必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是我国西部地区典型的传统农业大省,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农业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并存、农业要素利用率低及农业面源污染日趋加重的矛盾和难题。随着近年来广西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机械等投入有所减少,广西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广西农业碳排放增速得到抑制。未来在稳定农业经济增长、农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如何实现农业低碳绿色循环发展,是广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本研究以广西农业碳排放为研究对象,探究广西农业经济增长、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碳排放三者之间关系。首先对广西农业经济发展、农业产业集聚现状和农业碳排放现状进行分析说明,其次利用脱钩模型分析广西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关系,采用逐步多元回归的方法探究广西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关系,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广西农业经济增长、农业产业集聚、农业碳排放三者之间关系;最后从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集聚视角,提出推动广西农业碳减排的政策建议。 研究发现: (1)2005—2019年广西农业碳排放总量及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农业碳排放总量由2005年的1439.81万t下降到2019年的1257.22万t,年均递减1.04%;每万元农业产值引发的碳排放量从2005年994.09kg下降至2019年238.05kg,年均递减9.71%。 从碳排放结构来看,稻田碳排放量占比最大,畜禽养殖碳排放量占比最小;分阶段来看,呈现较为明显“下降-上升-下降”的三阶段变化特征。 (2)从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碳排放关系来看,2005—2019年广西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弹性指数位于-4.084~0.163之间,脱钩类型以较为理想的弱脱钩、强脱钩为主,脱钩状态逐渐由“弱脱钩、强脱钩和强负脱钩交替”向“强脱钩状态”过渡。 (3)从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碳排放关系来看,广西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碳排放总量及强度之间存在“倒U型”特征关系,碳排放总量及强度随着农业产业集聚的发展均呈现先增后减特征;畜牧业产业集聚相比种植业产业集聚更有利于降低广西温室气体排放量。 (4)从农业经济增长、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碳排放关系来看,农业经济增长、农业产业集聚、农业碳排放之间没有双向的格兰杰关系,但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关系,即农业产业经济增长、农业产业集聚是农业碳排放的格兰杰原因,反过来不成立;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持久的正向冲击作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冲击效应为负,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产业集聚的冲击效应不明显;农业碳排放量增长速度受到农业经济增长速度和农业产业集聚增长速度的影响。 为推动广西农业低碳绿色循环发展,协调好农业经济增长、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关系,广西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政府政策支持。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胡超
展开 >
关键词:
农业经济增长
农业产业集聚
农业碳排放
农业碳减排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政治经济学
导师:
旷爱萍
学位年度:
2022
学位授予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