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房颤最主要的危害是中风,预防中风的传统手段是口服抗凝药,然而部分病人因存在抗凝禁忌、依从性差或不愿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等原因,需要一种新的手段来替代口服抗凝药。随着人们对左心耳的结构越来越熟悉,研究表明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atrialfibrillation,NVAF)患者至少90%的心脏血栓来源于左心耳(leftatrialappendage,LAA),局部封堵LAA成为一种预防中风的替代治疗,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已在多个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前期左心耳封堵术大多在全麻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进行,部分患者因存在全麻禁忌、食道疾病等因素,难以从中获益。一些心脏病专家提出了局麻DSA指导下的简化术式,目前关于该简化术式临床研究较少,且无相关大样本临床研究,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尚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目的探讨局麻DSA指导下左心耳封堵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总结我中心局麻DSA指导下左心耳封堵术手术经验,为不能耐受全身麻醉或合并食道疾病的NVAF患者预防血栓栓塞提供一种新思路。 方法连续性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于局麻DSA指导下行左心耳封堵术的NVAF患者33例,记录基线资料、手术情况、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期不良事件,进而评估其安全性与有效性。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NVAF患者33例,平均年龄为68.39±8.71岁,其中男性患者19例(57.6%),女性患者14例(42.4%)。房颤类型方面,其中阵发性房颤11例(33.3%),持续性房颤22例(66.7%)。33例NVAF患者全部在局麻DSA指导下行左心耳封堵术,手术成功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为45.70±15.16min。围术期无手术相关死亡、缺血性中风/TIA、心包填塞及器械栓塞等不良事件发生,1例患者发生严重出血,为术后穿刺部位反复出现血肿,加压包扎、输血及调整抗凝方案后血肿消退,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中位随访467d(IQR,420~510d),所有患者于术后45d~2月期间复查TEE/左心房CTA,无≥5mm残余分流,1例患者出现器械相关血栓,随访期间未见中风/TIA、心源性/不明原因死亡死亡、严重出血及系统性栓塞等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1.在本项单中心的观察性研究中,NVAF患者使用Watchman设备在局麻DSA指导下行左心耳封堵术显示了较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2.对CHA2DS2-VASc评分≥2分,或HAS-BLED评分≥3分的NVAF患者,若合并食道疾病或全麻风险较高或不愿接受全麻等情况,术前完善TEE/左心房CTA评估LAA条件合适的情形下,可以考虑在局麻DSA指导下行左心耳封堵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