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观察加味平胃散治疗脾虚痰湿证肥胖型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疗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体重指数、中医证候积分等变化,进而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前期提供可靠有效的方案。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按纳入标准的脾虚痰湿证肥胖型糖尿病前期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对照组予常规西药(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加味平胃散+盐酸二甲双胍片联合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FINS、HOMA-IR、TC、TG、BMI、HbA1C、中医证候积分变化,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客观评价加味平胃散治疗脾虚痰湿证肥胖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70例患者,共64例完成了临床观察并纳入统计,对照组脱落3例,观察组脱落3例,总脱落率为8.57%; 2.治疗前,两组组间的性别、年龄、BMI、FPG、2hPG、FINS、HOMA-IR、TC、TG、HbA1C、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治疗后对比两组总体疗效,对照组及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84.38%,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体质量指数比较: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BMI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血脂水平比较:二组治疗后TC、TG皆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C指标上,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G指标上,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血糖水平比较:在FPG指标上,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hPG、HbA1C方面,两组治疗后均较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胰岛素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FINS、HOMA-IR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8.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率:观察组临床痊愈4例,显效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有效率90.63%;对照组临床痊愈0例,显效6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有效率65.63%,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9.分析两组安全性相关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味平胃散联合二甲双胍能够改善脾虚痰湿证肥胖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血糖、血脂水平,疗效较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更佳,安全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