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北部湾城市群碳汇空间安全格局设计与生态修复研究

北部湾城市群碳汇空间安全格局设计与生态修复研究

扫码查看
湾区型城市群囊括陆海空间,碳汇潜力巨大,是影响地球碳循环的动力源,其内部蓝绿碳汇空间的协同发展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体化保护与修复,为具有陆海统筹特征的湾区型城市群低碳发展提供了规划思路与工程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背景下,系统部署高碳汇空间的修复工程,强化囊括碳基质、碳廊道、碳夹点的安全格局组构和内部用途管制,将极大促进湾区型城市群释放大尺度区域碳循环的正向效应。 北部湾城市群作为“十四五”实施方案最新批复的国家级城市群,有着沿海沿边的特定湾区表征,有必要组构碳汇空间中具有时间序列的安全格局,探讨面向碳中和的地方典型生态修复理论体系,加强国土碳流失修复关键技术攻关。选取2000、2010和2020年为现期研究节点、2030、2060年为未来预测节点,寻求双碳背景下北部湾城市群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方面的创新方式与管控方法,主要进行以下研究: (1)碳汇空间中陆海碳汇量的三维核算,与时空演变分析。采用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Mann-Kendall趋势分析等方法,把握碳汇空间分异特征,对碳汇量分布规律、发展趋势逐一探索。 (2)安全格局的构建与规划设计研究。利用形态学格局空间分析方法进行碳汇空间景观类型的分类与源地基质提取,并使用电路理论进行“场地—中心—廊道”的生态基底组建与“碳基质—碳廊道—碳夹点”的安全格局组构,以此为依据设计安全格局的理想蓝图。 (3)安全格局的修复与规划管控研究。对现期生态型安全格局与预测期的碳汇型安全格局进行定性考量和定量把握,运用“自然恢复、区域竞争、人地协调”三种修复方式,甄别受损区域,判定未来修复方向,运用空间规划相关理论响应碳汇空间的固碳增汇需求。 研究结果显示:历史及现期,北部湾城市群碳汇空间安全格局呈现“东西中部高、海湾两处低”的总体特征;预测节点时期,三类情景的安全格局形态迥异,Nb情景中碳汇源地面积和所起到的作用被进一步放大,Ag情景北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碳流廊道与碳汇源地出现相当的损失,Hb情景多个地区安全形式变化较为剧烈;研究最终针对现期与预测期三类情景下的安全格局进行了生态修复的空间规划响应,从规划发展、技术管控、社会分配方面分别提出符合北部湾城市群地方特色的空间修复逻辑;研究为“双碳”政策背景下,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开展中碳增汇的探索提供了相当的贡献,并主动对接空间规划体系,意为空间规划的最终完善献策。

朱梓铭

展开 >

北部湾城市群 碳汇空间 安全格局 生态修复

硕士

建筑与土木工程

覃盟琳、孙永萍

2022

广西大学

中文

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