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观念普遍从追求物质的丰富性向追求以人为中心的精神需求转变,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大趋势也由追求城市规模的增长转向城市品质的提升。在这一趋势下,滨海游憩空间的研究成果也日渐丰富,但是基于使用者感知角度的滨海游憩空间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内容不够完善。因此,本文从使用者感知角度出发,对滨海游憩空间的品质提升提出策略。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感知、滨海区、游憩空间以及滨海游憩空间等相关概念,梳理总结了包括港口码头、滨海公园、滨海广场、滨海旅游景区、沙滩浴场在内的面向使用者的滨海游憩空间五种类型。并对国内外感知、滨海区、游憩空间以及滨海游憩空间的研究进展与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总结,为后续分析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其次,选取了沿胶州湾、团岛湾、青岛湾、汇泉湾、太平湾一线,包含五种滨海游憩空间类型的12个调研地点。运用文献回顾和资料分析等方法,确定了调查问卷及研究假设。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从区位、空间环境下的水体环境、亲水环境以及海岸环境方面总结了12个青岛滨海游憩空间的现状,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了梳理。 在数据分析阶段,首先分析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和行为特征,再借助利用SPSS26.0软件对空间环境感知、情感感知、行为意向感知三类感知价值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法确定了空间环境感知由水体环境、亲水环境、海岸环境三个维度组成。基于上述研究,运用AMOS26.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验证了空间环境感知对情感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空间环境感知对行为意向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这两个假设。并对空间环境感知三个维度进行了重要性-满意度分析,得出滨海游憩空间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青岛滨海游憩空间品质提升原则和策略。空间环境方面通过提升水体环境品质、打造宜人亲水环境、塑造协调海岸环境来提升空间环境品质;情感感知方面,通过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打造个性化主题空间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愉悦感和新鲜刺激感;行为意向感知方面则主要根据顾客满意理论,通过健全停车管理系统、优化公厕配置、塑造宜人空间尺度三个方面,合理解决使用者“抱怨”,从而提升滨海游憩空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