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民族头饰在穿戴的习惯中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头饰随着文化变迁发生了改变,经历了汉化、多元化的糅杂。笔者试从云南大理白族头饰的研究方向着手,不仅仅是出于对大理白族的民风民俗的喜爱,更多地是因为云南大理是青铜文化和佛教文化为圣地,具有极其丰厚的文化底蕴特点。本文以白族女性头饰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当代”为时间段。通过实地考察三个地区的不同头饰样式,有利于能更好的梳理白族头饰的历史,同时对于头饰文化的学术价值及艺术价值来说,研究女性头饰文化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本研究在充分阅读相关历史文献及材料的基础上,采用了田野调查法对大理白族女性的头饰现状进行全面资料的采集工作,笔者分别走访了三个地区不同的6个白族村落、5个集市活动点,4个博物馆、4个图书馆、1个文化馆等。笔者在与多位白族研究员进行深入访谈后,发现现阶段云南大理白族女性头饰存在穿戴汉化现象,受众群里的断层导致头饰概念模糊,穿戴场合的转变,以女性为制作者和穿戴的局限性等造成白族女性头饰发生变化。根据调查结果,本研究提出应该重视白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性和发展,加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本研究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述:1.绪论主要阐述研究的缘起、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这些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2.是对概念的界定以及相关理论基础的阐述。3.是根据白族村落事实现状的调查研究,主要根据全面的调研方案展开实地求证,收集资料和访谈,最终对调研资料的影像资料进行了整理。4.在结合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云南大理白族女性头饰发展的现状中存在的客观事实进行阐述并分析其原因,5.调查的对象主要视角是“女性”,从女性的角度进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穿戴形态进行分类,并结合男性观念意识中的女性审美,分别从不同的社会角度展开关联性分析,找出共性。6.进一步梳理云南大理白族女性头饰的变化,不仅仅只对头饰进行梳理,还应该注重发式和头饰之间的关联性,真正从头饰的穿戴过程中感受头饰存在的价值意义。7.从人与自然的造物原则中,系统分析了自认地域环境因素造就云南大理白族头饰的多样性;从人与物的生活生产方式出发,从人与物的生活生产方式出发,笔者发现通过头饰的功能性和多元化的交融,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头饰文化;分别从“人与社会”的身份角色的转变,女性性别的强化,不同场合中穿戴的头饰情感符号三个方面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