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HIS“真实世界”探讨曾宪玉教授运用六经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证治规律

基于HIS“真实世界”探讨曾宪玉教授运用六经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证治规律

扫码查看
目的: 本研究按照RWS方法,以门诊患者为核心,建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记录诊疗过程,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探讨慢性荨麻疹的六经辨证证治特点,以及曾宪玉教授基于六经辨证体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选方、用药规律。 方法: 本研究基于HIS“真实世界”,通过收集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及中医部的12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资料,整理患者一般信息、临床表现、西药服用情况、中医症候、处方用药、病情活动度等信息,经筛选后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建立六经辨证体系治疗CU的真实世界数据库,通过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挖掘,挖掘和整理六经辨证论治CU的证治规律,包括症状特征、药物一药物关联性、症状一药物关联性以及六经病症对应常用方药,并通过7日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rticariaactivityscore7,UAS7)下降指数及抗组胺药物的减停率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 1.基本信息:性别统计显示男女比例约为1∶1.551;平均年龄为32.52岁,青壮年是慢性荨麻疹的高发年龄段;最长病程为16年,最短病程不足2个月,病程主要分布在6周到半年之间或1年至5年之间。 2.相关病史:在125例患者中,既往有其他疾病病史的有16例,涵盖了21种疾病;5例有手术史;有17例在诊疗过程中合并了其他疾病。 3.慢性荨麻疹的发病特征:125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有107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6例胆碱能性荨麻疹、5例人工荨麻疹、5例延迟压力性荨麻疹、2例日光性荨麻疹;有57.60%的患者风团发作存在着明确的诱发或加重因素,包括物理性因素、生活习惯因素、医源性因素等;有27.20%的患者在风团发作时伴随其他症状,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症状为皮疹疼痛、皮疹肿胀、胸闷、双手肿胀及心慌。 4.实验室指标:根据125例患者各自的病情、病史,共69例患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室检查,出现异常结果的有:58例患者进行了血常规检测,出现异常结果的有13例;9例患者进行了肝功能检测,出现异常结果的有2例;7例患者进行了肾功能检测,出现异常结果的有3例;55例患者进行了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其中ESR升高的有8例;1例患者进行了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结果为T细胞斑点试验阳性;64例患者同时进行了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globulinAntibodies,TGAb)测定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PeroxidaseAntibody,TPOAb)测定,其中有3例TGAb及TPOAb均升高,1例仅TGAb升高,1例仅TPOAb升高;9例患者进行了甲状腺功能测定,出现异常结果的有3例;34例患者进行了总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E,IgE)测定,其中IgE升高的有13例;4例患者进行了特异性IgE检测,出现异常结果的有1例;8例患者进行了抗自身抗体测定,出现异常结果的有4例;8例患者进行了体液免疫功能检查,出现异常结果的有4例;8例患者进行了25-羟基维生素D测定,结果均异常,表现为25-羟基维生素D升高;5例患者进行了血浆D-二聚体(D-Dmer,D-D)测定,有3例结果异常,均表现为3-D降低。 5.治疗特征:125例患者均基于《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处方中药治疗。此外,联合中医外治法的共20例,联合外用炉甘石的共11例。 6.中医症状、舌象统计:在518诊次中,累计出现243种中医症状共1921次;累计出现22种舌质、21种舌苔。 7.六经辨证分型统计:125例患者共518诊次均按照《伤寒论》六经分型施治,按照辨证频次的高低排列为:阳明证类、太阳证类、太阳阳明合病证、少阳证类、厥阴证类、太阴证类、太阳少阳合病证、太阳太阴合病证、少阴证类、太阳厥阴合病证、少阳阳明合病证等11个证型。 8.中药使用情况统计:累计出现处方154味中药,总频数达5580次,频次排名前十的药物分别为炙甘草、防风、大枣、荆芥、桂枝、麻黄、石膏、生姜、茯苓、赤芍;对“药物-药物”进行二阶关联规则分析,得到高频关联的组合共15对,分别为荆芥→防风、生姜→大枣、姜半夏→大枣、龙骨→牡蛎、牡蛎→龙骨、炒蒺藜→荆芥、炒蒺藜→防风、姜厚朴→防风、牡丹皮→地黄、陈皮→姜厚朴、陈皮→麸炒苍术、陈皮→防风、白芷→荆芥、白芷→防风、炒白芍→桂枝。;对“药物-症状”进行二阶关联规则分析,得到高频关联的组合共21对,分别为石膏→遇热起疹、蝉蜕→遇热起疹、地黄→遇热起疹;酒黄芩→口苦、姜半夏→口苦、柴胡→口苦;酒黄芩→口干、姜半夏→口干、焊苦杏仁→口干、柴胡→口干、党参→口干、蝉蜕→口干、地黄→口干、薏苡仁→口干、姜厚朴→口干、干姜→口干;石膏→汗出、龙骨→汗出、焊苦杏仁→汗出、牡蛎→汗出、蝉蜕→汗出、地黄→汗出。 9.聚类分析:分别对518诊次中81例太阳证类、117例阳明证类、45例少阳证类、10例少阴证类、37例太阴证类、53例厥阴证类、65例太阳阳明合病证、29例太阳少阳合病证、27例少阳阳明合病证、42例太阳太阴合病证、12例太阳厥阴合病证的处方用药进行聚类分析,依次得到5、9、5、2、4、6、8、3、4、6以及3类核心药物组合。 10.疗效分析:以CU病情活动度评估疗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00%;经过治疗,部分患者在病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完全停用或减少了抗组胺药物或激素的使用,抗组胺药物的减停率为76.09%;在56例经过治疗停服了抗组胺药物的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89.29%。 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采用六经辨证体系论治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通过数据挖掘得知曾宪玉教授采用六经辨证体系治疗CU患者时,在临床中可辨为11个证型,总结出每种证型的典型症候群及遣方用药的规律,为六经辨证体系论治慢性荨麻疹提供进一步的循证医学依据。

李月莹

展开 >

慢性荨麻疹 真实世界研究 六经辨证 证治规律 维生素D

硕士

中西医结合临床

曾宪玉

2022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文

R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