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绸的国家,古代丝织品的织造技术发达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通过草原丝绸之路、沙漠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等各种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路线,中国丝绸行销世界各地,成为古代中华文明与其他地域文明交流的重要象征,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新疆地处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是古代东西方多元文明汇聚、交流的重要地区。因新疆南部地区干燥少雨的独特气候条件,使得该地诸多遗址中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就包括了部分古代丝织品。自19世纪末西方探险家进入新疆进行考古探险以来,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出土了种类繁多、图案精美、色彩绚丽的汉唐丝织品,展现出古代高超的织造技术和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为研究古代纺织技艺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为探讨以丝织品为代表的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独特的切入路径。因此,新疆出土的丝织品一直受到中国学者的持续关注,并通过丝织品的考古研究对古代纺织工艺、贸易运输、新疆古代文化、汉唐时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等课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展现出古代丝织品研究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本文从考古学学术史的角度,对1949—2000年新疆出土汉唐时期丝织品的历次考古发掘、丝织品遗物状况进行系统的梳理,然后以新中国成立与改革开放为节点,将新疆出土汉唐时期丝织品的研究划分为兴起与兴盛两大阶段进行论述,总结这一阶段丝织品考古研究的内容、方法等,理清新疆丝织品研究的学术发展脉络,进而分析新疆丝织品考古研究的阶段性特征、发展趋势、变化原因等。通过这些研究,展现20世纪下半叶中国学者新疆丝织品考古研究从开始兴起阶段到发展兴盛,从研究起步晚、发展薄弱到不断系统完善,研究范围和内容不断拓展深化,科研团队与人才不断增多,研究的专业性与综合性不断加强的过程。充分揭示新疆丝织品考古的丰硕成果和科学的研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