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移动终端的中青年PCI术后患者健康信息素养干预效果研究

基于移动终端的中青年PCI术后患者健康信息素养干预效果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 1.探究中青年PCI术后患者的健康信息实践经历,深入挖掘相关障碍与促进因素,为后期健康信息素养干预研究提供支持。 2.构建和完善基于移动终端的中青年PCI术后患者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方案,合理匹配其健康信息需求与获取途径,并评价该方案在中青年PCI术后患者健康信息素养与生活质量中的干预效果。 方法: 1.选取2021年6月—8月就诊于南昌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的15名中青年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深入探究该人群健康信息实践经历,挖掘相关促进与阻碍因素,数据处理采用诠释现象学分析法,为后期构建相应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2.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2021年11月就诊于南昌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的64例中青年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应用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方案,该方案经过专家会议确定,从具体、可执行的案例出发,拓展患者信息渠道。利用微信公众号建立主题文章,挖掘个体尚未满足的信息需求,为患者提供专科化健康信息。采用科普动画形式,向患者针对性输出健康信息。干预时长共12周。结局指标为健康信息素养与生活质量。运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通过对15例中青年PCI术后患者进行访谈,探究其健康信息实践经历,提炼出3个主题:承认实践健康信息的重要性、实践健康信息的影响因素、对待健康信息的不同情感。 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结果显示两组组间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两组患者健康信息素养得分比较 (1)干预前后,实验组健康信息素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健康信息获取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信息素养总分、健康信息认知、评价、应用、道德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干预后,实验组健康信息素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1)干预前后,实验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除工作状况维度前后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总分与各维度前后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状况、生活状况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力状况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中青年PCI术后患者健康信息的实践经历涉及承认健康信息的重要性、存在实践健康信息的影响因素和对待健康信息的不同情感。本研究通过获取患者实践健康信息的经验,并提出了相对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不断提升卫生保健系统的健康信息服务供给能力,精准对接患者的健康信息需求,并逐步减少实践障碍因素,综合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与自我管理。 2.本研究利用移动互联网与信息智能终端满足中青年PCI术后患者的健康信息需求,研究结果证明了基于移动终端的教育方案在提升中青年PCI术后患者的健康信息素养和改善其生活质量方面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亦为使用信息化健康教育促进中青年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提供了参考。

张艺

展开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健康信息素养 生活质量 移动终端

硕士

护理

王建宁

2022

南昌大学医学部

中文

R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