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风险评价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测的重要方式,尤其对于中小型发展中的旅游型城市,生态风险评价是平衡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必要措施。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传统方法难以综合人和自然的影响,从多层次、多角度、长时序角度评价生态风险时空演变格局,目前以土地利用变化为驱动,探究区域生态风险演变规律已被广泛应用。本文选取中国科学院发布的6期30m分辨率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和其他社会统计数据,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特征变化和景观格局时空演变规律,探讨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以赣州市为生态风险演变实证,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和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模型。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 (1)数据收集及筛选。综合考虑人文因素和地理特征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在收集多种自然数据和社会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以6期30m分辨率的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为依据,抽取了2000-2020年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数据,经过统计、叠加、裁剪、融合等处理后,根据数据类型将数据分为土地利用数据、自然状况指标数据、社会发展指标数据和辅助数据4类。 (2)区域时空演变分析。通过对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各地类提取和叠加生成转移矩阵,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转移和土地利用程度3个方面分析土地利用特征变化;通过对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斑块提取,从景观格局的斑块类型水平和整体景观水平2个方面分析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并引入景观格局重心转移方法对比验证两种区域时空演变分析方式。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特征变化可在宏观上表现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情况,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可在局部表现土地利用演变情况,两种角度可以很好的互补验证,克服了传统方法单一角度研究方式,使分析更加全面。赣州市各类地类在2000-2020年均发生了不同程度时空演变,总体趋势呈多元化发展,未来应多关注优势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耕地和土地演变最活跃的建设用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生态风险评价。以时空演变分析为基础,结合人和自然的因素影响,将具有生态学意义的景观格局指数引入生态风险小区,通过Moran’sI指数和LISA聚集自相关性验证,构建了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此外以2020年为例,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选取了3层次9种生态影响指标,可视化表达研究区“压力—状态—响应”2020年现状,并构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实验结果表明,Moran’sI指数和LISA聚集空间自相关性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与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结果空间分布吻合,两种模型均有效描述了研究区土地生态风险安全等级及状态,赣州市2000-2020年总体生态环境向好发展。 论文基于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特征变化和景观格局时空演变规律,结合具有生态学意义的景观格局指数构建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结合自然状况指标数据和社会发展指标数据构建了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模型。最终融合构成了以土地利用数据为主、以统计数据为辅的生态风险评价框架,从而为赣州市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实证,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同类型的城市生态风险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