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回顾性分析地塞米松、右美托咪定及纳洛酮复合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评价何种佐剂更适合于产妇术后镇痛及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匹配病例-对照队列研究,通过检索2020年01月至2021年08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东软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选择在我院剖宫产术后镇痛中使用了腹横肌平面阻滞的产妇112名,根据局麻药中佐剂的不同,分为C组(对照组,n=28):每侧20ml,10ml0.75%罗哌卡因+10ml生理盐水配置;D组(右美托咪定组,n=28):每侧20ml,10ml0.75%罗哌卡因+0.5μg/kg右美托咪定稀释到20ml生理盐水;S组(地塞米松组,n=28):每侧20ml,10ml0.75%罗哌卡因+8mg地塞米松稀释到20ml生理盐水;N组(纳洛酮组,n=28):每侧20ml,10ml0.75%罗哌卡因+100ng纳洛酮稀释到20ml生理盐水。通过检索东软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获得本研究中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麻醉时长、失血量等一般统计学资料,通过获取前期同组研究者的术后随访记录单收集比较四组产妇术后无痛的持续时间;术毕2、4、6、8、12、24小时NRS疼痛评分;术后24小时舒芬太尼消耗量;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需要急性镇痛药的产妇百分比;术前及术后1天(qualityofrecovery40questionnaire,QoR-40量表)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腹横肌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C组相比,D组、S组、N组术后无痛时间明显较长(P<0.01),其中S组术后无痛时间长与D组和N组(P<0.01),D组和N组在术后无痛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S组、N组在术后6、8、12、24小时NRS疼痛评分较C组低(P<0.05),且术后24小时S组的NRS疼痛小于D组及N组(P<0.05)。与C组相比,D组、S组、N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术后24小时舒芬太尼的消耗量减少(P<0.01)。术后一天的QoR-40评分D组、S组、N组高于C组(P<0.01),且在舒适度、疼痛度及情绪状态上,S组高于其他三组(P<0.01)。四组产妇在术后急性镇痛百分比上没有差异(P>0.05)。四组产妇均顺利出院无麻醉并发症。 结论:在该项回顾性研究中,现有研究结果提示剖宫产产妇行右美托咪定、地塞米松及纳洛酮复合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消耗,促进产妇的术后恢复,且地塞米松的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