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高镁血症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高镁血症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扫码查看
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CKD患者的肾脏结构及生理功能不可逆性受损,继而发展至终末期肾病(Endstageofrenaldisease,ESRD),并引起了患者容量超负荷、机体代谢物质和毒性产物的积聚、酸碱失调、水电解质紊乱和内分泌功能障碍等各种问题,使得导致患者最终死亡。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是目前作为肾替代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清除人体内中、小分子毒素,可代替人体肾脏的部分排泄代谢废物的功能,但肾脏的新陈代谢功能以及正常的内分泌功能无法完全被替代。但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长期生存率仍无法达到我们所预期。许多的因素与MHD患者的长期预后有关,其中与MHD的合并症相关。高钾血症和高镁血症是MHD患者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可引起患者的心律失常增加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紧急住院率、心血管死亡风险以及总体医疗负担;高镁血症的发生会对人体骨骼代谢产生不利影响,导致骨质矿化异常、骨质软化症及肾性骨骼营养不良等影响患者预后。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高镁血症患病率情况,以及分析其血钾、血镁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对80名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规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以及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之间的临床指标和透析相关性资料。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钾、血镁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变量纳入到多因素分析,得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高钾血症、高镁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1.患者基线资料及透析前后部分血液指标对比 本研究共纳入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年龄在21~91岁,平均年龄62.48±13.08岁,平均透析龄44.60±29.35月,透析前平均体重59.22±11.50Kg,男性患者有41名(51.25%),女性患者有39名(48.75%),合并高血压患者71名(88.75%),合并糖尿病患者35名(43.75%),透析前血钾值4.77±0.86mmol/L,透析前血镁值1.02±0.13mmol/L。原发病包括:糖尿病肾病23例(28.7%),高血压肾病14例(17.5%),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12.5%),其他33例(41.3%)。 对8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的血钾、血钠、血氯、血钙、二氧化碳结合力、血尿素氮、血肌酐、血葡萄糖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患者透析前后的血钾、血钙、二氧化碳结合力、血尿素氮、血肌酐、血葡萄糖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高镁血症患病率及影响血钾、血镁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纳入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前高钾血症患病率为33.75%,透前高镁血症患病率为40.00%,透前高钾血症合并高镁血症患病率为20.00%。 对80名MHD患者根据透前血钾进行分组,分为高血钾组[(K+5.72±0.56)mmol/L]27名患者(33.75%)和非高血钾组[(K+4.28±0.52)mmol/L]53名患者(66.25%)。两组间的年龄、糖尿病发病率、和透前的血白细胞、血氯、血镁、血磷、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前白蛋白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及透后的血钾、血氯、血尿素氮、血肌酐、血葡萄糖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HD患者透前血钾水平与超滤量(r=0.221)、血白细胞(r=0.243)、血小板(r=0.285)、透前血镁(r=0.445)、透前血磷(r=0.0.544)、透前血尿素氮(r=0.580)、透前血肌酐(r=0.502)、透后血钾(r=0.657)、透后血钙(r=0.312)、透后血尿素氮(r=0.398)、透后血肌酐(r=0.390)、透后血葡萄糖(r=0.233)、血清白蛋白(r=0.310)、甲状旁腺激素(r=0.262)、血前白蛋白(r=0.341)呈正相关(P<0.05,P<0.001),与年龄(r=-0.327)、透前血氯(r=-0.269)呈负相关(P<0.05,P<0.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透前血尿素氮水平高、透前血磷水平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对80名MHD患者根据透前血镁进行分组,高血镁组[(Mg2+1.14±0.08)mmol/L]32名患者(40.00%)和非高血镁组[((Mg2+0.94±0.08)mmol/L]48名患者(60.00%)。两组间透前的血白细胞、血小板、血钾、血磷、血尿素氮、血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血前白蛋白之间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及透后的血钾、血肌酐之间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HD患者透前血镁水平与血小板(r=0.359)、透前血钾(r=0.445)、血磷(r=0.526)、透前血尿素氮(r=0.438)、透前血肌酐(r=0.439)、透后血钾(r=0.363)、透后血钙(r=0.335)、透后血尿素氮(r=0.270)、透后血肌酐(r=0.318)、血尿酸(r=0.285)、血前白蛋白(r=0.458)、铁蛋白(r=0.249)与透前血镁呈正相关(P<0.05,P<0.001),与年龄(r=-0.269)、高血压病史(r=-0.276)、血白细胞(r=-0.344)、超敏C反应蛋白(r=-0.231)呈负相关(P<0.05,P<0.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透前血磷水平高、血前白蛋白水平高、铁蛋白水平高和血白细胞水平低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高镁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3.为进一步探究患者高钾血症、高镁血症患病率情况,以及分析其血钾、血镁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对8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前的血钾和血镁进行分组,分为4个组别,分别为高钾血症合并高镁血症组有16名患者(20.00%)、单纯高钾血症组有11名患者(13.75%)、单纯高镁血症组有16名患者(20.00%)、无高钾血症无高镁血症组有37名患者(46.25%),高钾血症合并高镁血症组与其余三组两两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高钾血症合并高镁血症组与单纯高钾血症组的血白细胞、透前血镁、透前血钠和透前血氯之间存在差异;高钾血症合并高镁血症组与单纯高镁血症组的血白细胞、透前血钾、透后血钾、透前血氯、透前血尿素氮、透后血尿素氮和透前血肌酐之间存在差异;高钾血症合并高镁血症组与无高钾血症无高镁血症组的血白细胞、血小板、透前血钾、透后血钾、透前血镁透前血钠、透前血氯、透前血尿素氮、透后血尿素氮、透前血肌酐、透后血肌酐、血尿酸以及血前白蛋白之间存在差异。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白细胞水平高(OR值1.878;95%CI:1.124-3.138,P=0.016)、透前血尿素氮水平高(OR值1.207;95%CI:1.037-1.406,P=0.015)和透前血氯水平低(OR值0.696;95%CI:0.521-0.931,P=0.014)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高钾血症合并高镁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本研究纳入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前高钾血症患病率为33.75%,透前高镁血症患病率为40.00%,透前高钾血症合并高镁血症患病率为20.00%。 透前血尿素氮水平高、透前血磷水平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透前血磷水平高、血前白蛋白水平高、铁蛋白水平高和血白细胞水平低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高镁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血白细胞水平高、透前血尿素氮水平高和透前血氯水平低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高钾血症合并高镁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维持性血液患者高钾血症、高镁血症的治疗注意患者营养情况和炎症状态等因素。控制患者饮食营养的摄入,优化饮食结构,减少钾离子、镁离子的摄入,同时监测患者炎症状态,避免高钾血症、高镁血症的发生。

陈亚琦

展开 >

维持性血液透析 高钾血症 高镁血症 患病率

硕士

肾脏病学

肖洁

2022

广州医科大学

中文

R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