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学生应感悟数学的审美价值,其针对数学美提出的四个学段目标分别为感受数学美、体验数学美、体验并欣赏数学美以及欣赏并尝试创造数学美,在此背景下数学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此外,数学的学科特性中存在着彰显美的基础,数学符号的简洁美、数学图案的对称美、数学逻辑的统一美、数学应用的奇异美等待着被发现、被挖掘、被探索。现如今部分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对于数学美的认识及实践存在着不足,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缺少有效地开发,极少的学生能够发现公式中的美丽、逻辑中的简单??因此教师通过彰显数学美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知数学美是极为重要的。 数学美是反映客观世界在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上合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通过对文献梳理发现数学美本质上与哲学紧密相连并且表现多样,总体来说数学美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多集中在中学阶段,有关小学阶段数学美的研究成果亟待完善,理论研究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联系也有待深化。因此,本研究思路是在厘清小学数学美的含义、表现及价值基础上,调查数学美教学应用的现状,探析数学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路径,为教师彰显数学美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策略。 为推动数学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通过文献研究法对美的本质、数学美的含义、特征以及对学生发展的多维价值进行了阐述,明晰了数学美的客观性、社会性、形象性等特征,划分了数学简洁美、统一美、奇异美、对称美四种显性表现以及数学思维之美、精神之美等隐性表现,在此基础上对12册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层次梳理。通过综合运用课堂观察研究法和访谈研究法对数学美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从中发现部分教师能够较好地彰显数学美,但也有部分教师对数学美的认知较为片面,数学美教学实践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因此为了解决教学中数学美缺失等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发展,教师应树立彰显数学美的学科价值观、知识观、教学过程观等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重深度挖掘教材,解读数学美:借助数学日记,渗透数学美;巧借信息技术,呈现数学美。本研究在以上理念与策略的指导下进行了两轮教学实践并及时地总结出彰显数学美的新路径,教师应敢于突破教材,善于用教材教以及寻找知识内容的共同要素,为学生搭建迁移桥梁,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技能,追求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