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X大学新教师教学适应问题的案例研究

X大学新教师教学适应问题的案例研究

扫码查看
对于大学新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时期则在于新教师刚入职阶段,这个阶段不仅关乎高校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和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万事开头难,新教师对于职业初期的适应是游刃有余还是寸步难行?通过对教师职业生涯理论和职业适应理论的研究,笔者得知,教师在职业初期始终会存在种种不适应,故本研究以“入职初期,大学新教师教学适应不良的表现与原因,怎样看待并解决新教师的教学不适应问题?”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实证研究,对X大学64名新教师的教学适应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并在该校随机抽选出13名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以深入了解大学新教师的教学适应情况以及影响该适应性的因素,从而提出有效的提升策略。 笔者将该研究分为如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理论基础,即适应理论与教师职业生涯理论,分别从适应、教师教学适应层层递进来阐述适应理论,以教师职业生涯理论的发展脉络为基准研究该理论的具体内容,使新教师初期在教学方面所呈现出的问题具有充分保障。 第二部分基于理论基础部分的支撑对X大学新教师教学适应不良问题的表征进行陈述与分析。通过数据与访谈结果发现X大学新教师无法较好地适应教学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对X大学教学制度不适应,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新型教学,难以集中备课;二、在教学设计上有一定的缺陷,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策略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三、在课堂教学管理上存在明显的不足,不具备熟练的课堂教学管理技能,不能对课堂突发行为进行有效处理;四、角色转换比较困难,长期陷于学生角色,很难立刻适应教师身份,熟悉教学环境。 第三部分通过访谈从新教师自身因素和高校管理因素与学生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X大学新教师出现教学适应不良问题的原因。教师个体因素包括:缺乏教学能力与教学经验、成就动机不高、育人理念不明、师生关系把握不清等。高校管理因素包括:评价机制与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教师教学培训机制不完善,新教师工作任务繁重等。学生因素包括:学习能力低,学习基础薄弱,学习风气不理想。 第四部分结合相关文献从外因及内因两个方面探讨X大学新教师对教学工作适应的有效措施。外部环境支持方面主要包括:加强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建立完善的教学辅导制、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组织展开同伴观摩;自我提升方面则需要加快教师角色心理适应、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形成合理的教学期望。

余婧

展开 >

大学教师 教学适应性 岗前培训 教学辅导制 考核制度 同伴观摩 职业素质

硕士

高等教育学

孟倩

2017

渤海大学

中文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