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对我国经济增长作出了卓越贡献,与此同时也带动了房价的飞速上涨。房产的投资、投机属性愈来愈种,房产市场泡沫堆积,阻碍了经济结构的优化,也损害了居民福利。而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目前我国社会存在“消费乏力”的困境,房价高企、内需较弱,对我国居民的民生福祉造成了损害。房价“水涨船高”的态势使得房产税出台成为必然,2011年我国政府在上海、重庆两座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典型城市实施房产税政策试点,目前从房产税改革到现在已达十年之久,本文试图探究沪、渝两地房产税改革对当地居民消费所产生的影响,并比较两地的异质性,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从而为我国整体的税制改革的完善提供理论基础,并促进社会公平的居民福利 本文主要从七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为绪论部分,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论述了学者此前开展的相关研究,为本文研究的开展打下基础。第三部分为理论基础,分别从直接影响、间接影响两方面阐述了房产税改革对居民消费影响。第四部分为沪、渝两地房产税试点改革现状的对比分析,发现两地房产税实施细节有所差别,重庆同时对存量房和增量房征税,上海仅对增量房征税,重庆的房产税政策更为严格,而上海的房产税政策则相对较宽松,且对非本市户籍人口的调控力度更大。第五、六部分为实证研究,利用DID模型和CFPS数据库估计出房产税试点对重庆城镇居民及各收入阶层居民消费、上海全体居民及分户籍居民消费的影响。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并从全国整体、“上海模式”、“重庆模式”三个角度对房产税改革提出优化的政策建议。 本次房产税试点使居民家庭消费发生变化,而上海、重庆由于政策内容、经济水平、配套措施不同等原因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重庆模式”的房产税政策对重庆城镇居民消费产生显著的负作用,即房产税显著降低了重庆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分不同收入水平段来看,低、中等收入的居民受到影响较大。而“上海模式”的房产税政策力度较弱且与地区落户等制度相关联,并不会对上海居民的消费产生的抑制作用,反而有促进作用,分户籍来看,上海房产税对非本地户籍的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