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广藿香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植株的筛选及评价

广藿香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植株的筛选及评价

扫码查看
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具有开胃止呕,芳香化湿,发表解暑的功效。广藿香是医药行业的大宗药材品种和化工行业重要原料,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大量运用,其需求量不断增加。为应对广藿香药材需求量急增、道地药材缺失、道地药材种质退化、易遭受病害及连作障碍等问题。目前需选育药效好,产量高,性状稳定,抗逆性强的广藿香品种。因此本研究选择使用60Co-γ射线辐照对广藿香进行诱变育种,首先采用组织培养的方式得出实验材料最佳生长时间,以此培养大量实验材料,通过辐照实验筛选出最佳辐照诱变育种条件。研究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对广藿香农艺性状、生化指标、挥发性成分含量及遗传物质的影响。根据上述指标对诱变植株进行筛选与评价,以获得可稳定遗传的优良变异植株,期望通过新品种的选育,解决广藿香种质问题。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一)广藿香60Co-γ射线辐射诱变育种体系构建 本实验通过设置梯度剂量的60Co-γ射线,对愈伤组织、丛生芽和生根苗3种不同生长阶段的广藿香外植体材料进行辐照处理。并对辐照处理的再生植株和生根苗进行炼苗和栽培,从中筛选变异植株,分析得出:以生根苗为诱变材料,辐照剂量100Gy是最佳的60Co-γ射线辐射诱变育种条件。 (二)广藿香诱变植株农艺性状的差异 通过对广藿香诱变植株农艺性状的观测,发现60Co-γ射线不但对广藿香株高、地径及分枝数有影响,对叶序、叶型、叶色也有较大的影响。根据1299株广藿香诱变植株的形态差异,筛选出29株广藿香变异植株,并将其分为7个变异类型,其分别为:三叶轮生、异型叶、深裂叶、狭叶、卷叶、下卷叶及紫色叶。根据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分析得出,SY6、JY1、YY8和XJY1可能具有较好的抗逆性,SY3、SL1、SL3与ZY1更适宜在遮阴环境下生长。根据叶下表皮显微结果分析得出SY7、SY12和ZY1可能为耐旱植株。 (三)广藿香变异植株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特性的差异 通过测定广藿香变异植株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MDA、CAT和POD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SY2、SY7、SY19、YY2、YY9和ZY1为耐旱植株;SY6和XJY1为强光合作用植株;SY11、SY13、SY14、SY15、SY16、SY18和XY1为环境敏感型植株。 (四)广藿香变异植株挥发性成分的差异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定量测定广藿香变异植株百秋李醇及广藿香酮含量,分析得出,SY7、SY15、SY16、SY17、SY18、XY1和ZY1共7株高有效成份含量植株,以及SY3和JY1两株“酮型”广藿香。 (五)广藿香变异植株SRAP分子标记研究 据遗传一致度结果分析得出,广藿香变异植株在遗传物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NTSYSpc聚类分析结果,当相似系数为0.56~0.66时,广藿香植株被聚为两大类,A类与B类(SY18、SY16、XY1、YY9和ZY1),相似系数为0.74时,A类群又可分为两个亚类群,分别为SY7和对照组植株相似类群。 (六)广藿香变异植株综合评价 根据对广藿香叶绿素含量、叶下表皮显微结果、抗逆性、挥发性成分含量及分子标记结果为指标,对广藿香变异植株进行综合评价,本研究最终获得6株遗传物质差异较大且性状优良变异植株SY7、SY16、SY18、YY9、XY1和ZY1及2株具有研究价值“酮型”广藿香SY3和JY1。

刘键锺

展开 >

广藿香 60Co-γ射线 渗透调节物质 抗氧化特性 SRAP 百秋李醇 广藿香酮

硕士

中药学

严寒静

2022

广东药科大学

中文

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