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针刺百会穴通过BDNF-ERK-CREB信号通路治疗孤独症的机制研究

针刺百会穴通过BDNF-ERK-CREB信号通路治疗孤独症的机制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 研究发现脑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BDNF-ERK-CREB信号通路与孤独症的发病密切相关,基于中医“肾-髓-脑”理论,我们认为针刺可以通过“经络-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BDNF及BDNF-ERK-CREB信号通路,达到治疗孤独症的效果。本研究通过观察针刺百会穴后孤独症模型大鼠行为学、海马突触后密度蛋白95(Postsynapticdensityprotein95,PSD-95)蛋白表达及海马区BDNF、CREB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针刺百会穴治疗孤独症的机制。 方法: 采用孕鼠腹腔注射丙戊酸钠(ValproicAcid,VPA)的方法造模,取造模成功孤独症仔鼠36只,将其分为针刺组、模型组和ANA-12组,每组12只;另取正常生产的仔鼠12只作为空白对照组。针刺组采用0.5寸前斜刺2mm,捻转补法,每次留针30min,15min行针1次,自仔鼠P28d开始,每日1次,连续治疗21天;各组实验鼠均按同等条件饲养。随后通过超声发声、三箱社交、埋珠实验、旷场实验、新物体识别、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实验鼠行为学的差异;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各组实验鼠海马PSD-95蛋白表达的差异;通过RT-qPCR方法观察各组实验鼠海马区BDNF、CREBmRNA表达的差异。 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孤独症模型组和ANA-12组实验鼠存在社交沟通缺陷,刻板行为,焦虑程度重以及学习记忆能力受损,并且除学习记忆能力外ANA-12组表现出的症状更加明显,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针刺组实验鼠存在社交沟通能力增强,刻板行为减少,焦虑程度轻以及学习记忆能力增加。孤独症模型大鼠的一般探索能力减少,但其它各组间大鼠未见显著差异。 ②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ANA-12组海马区的PSD-95阳性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海马区PSD-95阳性表达显著增高(P<0.05),而ANA-12组海马区PSD-95阳性表达降低(P<0.05)。 ③RT-qPCR的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针刺组、ANA-12组大鼠海马区BDNF、CREB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的海马区BDNF、CREBmRNA表达量提高(P<0.05),而ANA-12组海马区BDNF、CREBmRNA表达量呈下降趋势(P<0.05)。 结论: ①产前暴露VPA能诱导SD大鼠产生自闭症样行为,并伴随海马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PSD-95蛋白以及BDNF、CREBmRNA表达减少;②针刺百会穴治疗孤独症的可能机制是提高了VPA模型大鼠PSD-95蛋白以及BDNF、CREBmRNA的表达,有效提高VPA模型鼠BDNF蛋白表达,改变突触可塑性,使孤独症大鼠的自闭症样行为改善,起到治疗作用;③引入了BDNF/TrkB通路的特异性拮抗剂ANA-12,发现ANA-12组海马区PSD-95蛋白的表达以及BDNF、CREB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社交缺陷、重复刻板行为、焦虑程度表现的更为为严重,进一步验证孤独症的发病与BDNF-ERK-CREB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成慧

展开 >

孤独症 针刺疗法 百会穴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环磷酰胺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突触后致密物95

硕士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李恩耀

2022

郑州大学

中文

R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