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于2020年9月—2021年2月期间以南宁市21个城市公园绿地为调查对象,对城市公园绿地中迁徙鸟类群落及植物景观进行调查。植物调查采用样方法的方式,迁徙鸟类调查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结合的方式,调查明确了南宁城市公园绿地中迁徙鸟类的物种组成,调查了对迁徙鸟类具有显著性影响的植物景观因子。通过相关性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了迁徙鸟类群落与城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城市迁徙鸟类栖息地的植物景观规划原则和策略。 (1)调查共记录到78个迁徙鸟种,隶属于7目24科,冬候鸟60种,旅鸟18种。雀形目鸟类55种,占迁徙鸟类种数的70.5%,雀形目鸟类是南宁城市公园绿地中迁徙鸟类的主体。迁徙鸟类生物种群组成以林鸟为主,生态类群组成以鸣禽为主,体重范围组成以0-30g以内的鸟类为主。从迁徙鸟类行为学特征来看,食性以虫食性鸟类为主,取食方式以拾取为主,取食位置以乔木层和地面层为主,习性类型以单独活动的鸟类为主。青秀山风景区的迁徙鸟类物种丰富度最高,鸟类多度最高,鸟类多样性指数也最高,新秀公园最低。迁徙鸟类的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红胸田鸡、黄腰柳莺、黄眉柳莺。 (2)调查共记录南宁城市公园绿地植物105科429种,乔木:灌木:草本的比例是232:124:73,南宁城市公园绿地以常绿树种为主,有353种,占总数的82.3%。植物观赏特性利用程度高低依次是观花>复合型>观叶>观果>观形>无观赏特性。植物群落水平结构多样性最大的是青秀山风景区,最小的是滨江公园。植物垂直结构复杂性最大的是青秀山风景区,最小的是那考河湿地公园。各城市公园绿地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丰富度最高的都是青秀山风景区,乔木、灌木植物丰富度最小的是新秀公园,草本植物丰富度最小的是凤岭儿童公园。南宁各城市公园绿地人为干扰最大的是动物园,最小的是五象岭森林公园。根据南宁市21个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特征以及迁徙鸟类利用情况,提取5中典型的植物生境分别为乔木密林群落、乔木疏林群落、灌丛群落、草坪群落、湿地植物群落。 (3)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及周长与鸟类丰富度、鸟类多度、鸟类多样性都呈显著正相关。迁徙鸟类多样性与乔木种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迁徙鸟类丰富度、多度、多样性与乔木树冠层平均高度、灌木层盖度、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多样性、植物群落水平结构多样性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它的景观因子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人为干扰与迁徙鸟类群落特征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但是并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关系。 (4)根据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得出迁徙鸟类丰富度主要受植物垂直结构多样性及乔木树冠层平均高度的影响,且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即迁徙鸟类丰富度随着植物垂直结构多样性和乔木树冠层平均高度的增大而增大。鸟类多度和鸟类多样性都受到植物垂直结构多样性的影响,也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即迁徙鸟类丰富度随着植物垂直结构多样性的增大而增大。 (5)根据食性、取食位置、取食方式等特征划分出9个迁徙鸟类集团,各迁徙鸟类集团对城市公园绿地的生境都有偏好,其中乔木疏林群落对迁徙鸟类群落的吸引力最高,其次分别是乔木密林群落和灌丛群落。 (6)根据栖息地质量评估的方法,南宁市城市公园绿地迁徙鸟类栖息地生境质量从高到低依次是五象岭森林公园>青秀山风景区>广西药用植物园>人民公园>青秀湖公园、金花茶公园>石门森林公园>南湖公园>狮山公园、心圩江公园、国际园博园>五象湖公园、体育休闲公园>江南公园、凤岭儿童公园、花卉公园>相思湖公园>那考河湿地公园>动物园>江南滨江公园>新秀公园。 (7)对城市迁徙鸟类栖息地植物景观规划提出植物种类丰富化、植物群落结构复杂化、植物高大化等3项原则和规划大面积栖息地并提高绿地率、增加高大乔木的数量、丰富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增加灌木层植物的盖度、重视功能分区,减小人为干扰、增加乡土植物和食源植物的应用、合理规划其它环境要素等7项策略。此外,还推荐了基于不同迁徙鸟类集团偏好的景观构建策略。 本研究的内容是将鸟类生态学纳入风景园林研究的实际应用,是解决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的有益探索,对城市公园绿地迁徙鸟类栖息地的构建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对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也有较好的参考意义,同时对提升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