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中央盆地位于印-亚碰撞带的东部边缘,其复杂多样的构造样式与喜马拉雅运动密不可分,致使前人对其形成演化存在分歧。盆地内中南部作为油气的主产区,其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得到了地质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对全盆的研究程度较浅。因此本文在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平衡剖面技术对盆地内典型剖面进行模拟研究,在分析模拟参数的基础上,对缅甸中央盆地烃源岩热演化史及油气运聚史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研究区构造特征及热演化过程的差异性。最后结合勘探生产、地质、地震、地球化学等资料,总结研究区油气成藏条件,综合预测油气勘探有利区。并取得了如下几点认识: (1)通过平衡剖面技术恢复了研究区自古新世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其北部到南部有着不同的演化进程,北部演化阶段早于南部,中间为盆地演化过渡阶段。研究区中北部主要经历了古新世的弧后裂陷沉降期、始新世-渐新世的弧后前陆压陷沉降期、中新世-上新世的前陆压陷沉降期;南部主要经历了古新世-渐新世的伸展裂陷阶段、中新世-上新世弧后压扭阶段。伸展缩短量反映了印度板块与缅甸板块斜向俯冲的变化过程,挤压作用由北向南波及,碰撞最先从缅甸北部开始,中央火山弧是前陆盆地内前缘隆起破裂的结果,构造变形于中新世末期达到峰值。 (2)通过模拟研究区内单井及剖面的埋藏史及热史,表明研究区始新统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在同一地质年代,由北至南逐渐增高。现今始新统烃源岩在南部整体进入生干气-过成熟阶段,向北逐渐过渡为晚成熟-生湿气阶段。现今西部深坳带拥有比东部浅坳更高的热演化阶段。 (3)有机质热演化阶段与构造阶段之间具有一定的耦合关系,晚白垩世-早始新世,缅甸中央盆地整体处于弧后裂陷阶段,晚白垩世末期上白垩统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始新世-渐新世,研究区北部进入弧后前陆盆地阶段,南部依旧处于弧后裂陷阶段,具有较北部更高的热流值,热演化进程迅速加快,南部始新统烃源岩率先进入高成熟阶段。 (4)综合分析了构造演化过程、烃源岩成熟度演化史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总结了油气分布规律,归纳出缅甸中央盆地具有三类有利区,即西部深坳带内古隆起Ⅰ类有利区、东部浅坳走滑断裂带Ⅱ类有利区及中央火山弧Ⅲ类有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