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残膜量对棉田土壤化学性质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不同残膜量对棉田土壤化学性质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扫码查看
目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使用改善了土壤品质,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加速了农业的发展,更是加速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然而,由于地膜覆盖技术的大面积使用,使得地膜不断残留在农田土壤中,并随着覆膜年限的增长逐渐增多,日益积累的残膜造成农田的“白色污染”,这给农业发展进程带来严重的阻碍。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残膜量处理对棉花生理生长指标、棉田土壤养分等化学性质及棉花根系指标的影响,来揭示不同残膜量下,不同生育期棉田土壤化学性质及棉花生理生长的变化规律,为残膜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本文通过大田试验设置150kg·hm-2(T1)、230kg·hm-2(T2)、465kg·hm-2(T3)、857kg·hm-2(T4)、1250kg·hm-2(T5)、1640kg·hm-2(T6)以及原位土512kg·hm-2(CK1)和无残膜(CK2)等8个残膜量梯度,定点定位监测,取样,测样。 结果:(一)不同生育时期各处理0~60cm土层,残膜量越多,土壤含水量越少,且土层深度越深土壤含水量越多。随着残膜量的增多土壤含盐量逐渐变多,且花铃期随着灌水后天数的增加,土壤含盐量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残膜量的增加,土壤TN含量和NO3--N含量逐渐降低,NH4+-N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在T6处理时TN含量、NO3--N含量、NH4+-N含量最低,较CK2处理分别降低38.77%、49.21%、34.38%。残膜量的增多使八大离子在0~40cm土层聚集,残膜影响微生物丰富度及均匀度,当残膜量大于512kg·hm-2,土壤微生物均匀度及多样性低于T1、T2、T3及对照组CK2处理。 (二)残膜量在150kg·hm-2时,棉花各生理生长指标达到最大,在残膜量大于150kg·hm-2时,含残膜的处理更早的进入棉花生长旺盛期,其快速增长期的时间也更短,棉花生理生长受到抑制,残膜量越大,各生理生长指标就越小。 (三)0~50cm土壤垂直剖面上棉花根表面积密度、根质量密度、根长密度、根体积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残膜量越多,棉花根表面积密度、根质量密度、根长密度、根体积随之越小,在残膜量为150kg·hm-2时各指标达到最大,棉花根表面积密度、根质量密度、根长密度、根体积在0~30cm土层较40~50cm土层受残膜影响大,递减幅度更大。 结论:本试验中残膜量大于150kg·hm-2时对土壤水分、盐分、养分、八大离子及微生物等化学性质及棉花生理生长影响较大,在残膜量为150kg·hm-2时适量的残膜通过保蓄水分、提高土壤养分、增强微生物活性、刺激根系生长等促进了棉花的生长发育,使产量增大,故而当残膜量大于150kg·hm-2时,也就是覆膜年限大于5a时,应加大残膜回收清理的工作力度。

李玉环

展开 >

棉花 地膜覆盖 土壤化学性质 作物生长

硕士

工程

何新林、苏军

2022

石河子大学

中文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