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基于MSCT探讨阻生智齿与下颌神经管的关系及其对拔牙后神经损伤的预测价值
基于MSCT探讨阻生智齿与下颌神经管的关系及其对拔牙后神经损伤的预测价值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目的1运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ComputedTomography,MSCT)分析下颌阻生智齿的牙根与相邻下颌神经管的位置关系。2探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所造成的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 方法搜集2019年10月-2021年12月入住我院并经临床诊治为阻生智齿的病例,所有患者在拔除智齿前都进行MSCT检查,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运用后处理技术分析阻生智齿类型,下颌神经管相对牙根的关系,测量下颌神经管与牙根的距离,记录术后是否发生下牙槽神经损伤等资料。运用spss26对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筛选出248颗MSCT影像资料(平均年龄29.9±8.8岁),男性组共计136颗,下颌神经管与相邻牙根的平均距离为1.45(0.00,3.80)mm,女性组共计112颗,下颌神经管与相邻牙根的平均距离为0.50(0.00,1.87)mm,男性和女性下颌神经管与牙根的距离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Z=-4.194,P<0.001)。下颌神经管位于牙根颊侧共计172颗,平均距离1.80(0.70,3.20)mm,下颌神经管位于牙根舌侧共计32颗,平均距离0.00(0.00,1.42)mm,下颌神经管位于牙根下方或根尖共计44颗,平均距离0.00(0.00,0.00)mm;下颌神经管位于牙根的颊侧的最短距离大于下颌神经管位于牙根舌侧组以及根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近中阻生的智齿88颗,其牙根与下颌神经管之间的平均距离为0.85(0.00,2.70)mm,垂直阻生的智齿36颗,其牙根与下颌神经管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80(1.30,2.30)mm,远中阻生的智齿8颗,其牙根与下颌神经管的平均距离为0.85(0.00,1.70)mm,水平阻生的智齿100颗,其牙根与下颌神经管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00(0.00,2.60)mm,其他类型的阻生智齿的牙根与下颌神经管的平均距离为2.30(0.00,9.85)mm,结果显示水平阻生智齿的牙根与下颌神经管的距离小于垂直阻生的智齿(P=0.018)。低位阻生的智齿56颗,其牙根与下颌神经管的平均距离为0.00(0.00,1.40)mm,中位阻生的智齿132颗,其牙根与下颌神经管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30(0.00,2.70)mm,高位阻生的智齿60颗,其牙根与下颌神经管直接的平均距离为0.70(1.00,4.00)mm,结果显示低位阻生智齿的压根与下颌神经管的距离小于中位阻生组以及高位阻生组(P<0.001)。共出现短暂性神经损伤的患者18例。男性13例,女性5例,不同性别之间损伤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308,P=0.579)。近中阻生4例,远中阻生1例,水平阻生12例,其他类型1例,低位阻生6例,中位阻生9例,高位阻生3例,不同阻生类型的阻生智齿与术后发生神经损伤没有统计学意义(χ2阻生类型1=5.555,P阻生类型1=0.180;χ2阻生类型2=0.591,P阻生类型2=0.763)。下颌神经管与相邻牙根接触者共计92颗,不接触者156颗。下颌神经管与阻生智齿牙根是否接触与术和发生神经损伤具有明显相关性(χ2=17.781,P<0.001)。下颌神经管位于阻生智齿的颊侧4颗,位于舌侧6颗,位于阻生智齿根尖或者其下方为10颗,结果显示只有下颌神经管位于阻生智齿牙根的舌侧时其(P=0.03,OR值为0.142,95%置信区间为0.024-0.83)。 结论1女性、水平阻生以及低位阻生的智齿其牙根与相邻的下颌神经管距离最近。2下颌神经管位于相邻牙根的颊侧其与牙根的距离最长。3下颌神经管与阻生智齿的牙根接触更容易发生神经损伤。4下颌神经管位于阻生智齿牙根舌侧是术后神经损伤的保护性因素,下颌神经管位于阻生智齿牙根的根尖侧更容易出现神经损伤。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赵鹏
展开 >
关键词:
下颌阻生智齿
相邻下颌神经管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
神经损伤
多层螺旋CT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导师:
宫凤玲
学位年度:
2022
学位授予单位:
华北理工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R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