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的国土空间功能分区研究

基于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的国土空间功能分区研究

扫码查看
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是环境系统及社会经济系统中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影响因子,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和保障,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和城镇化建设均需要建立在可持续的资源承载力基础上。 从人类消费角度出发,以足迹理论为基础,分别分析漯河市土地资源、水资源承载状况:通过构建生物资源账户、建设用地账户、水域账户和污染账户,从消费角度全面核算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足迹,将土地足迹与可利用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比较,分析土地资源承载状况和足迹深度热点地区;基于水足迹评价方法理论,从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四个角度核算水足迹大小,其中农业用水具体分为作物生长绿水、蓝水、灰水足迹,将化肥农药对水体造成的污染纳入水足迹核算,尽可能全面核算水资源消耗,将水足迹与区域可供水量进行比较,分析水资源承载状况及消耗热点地区。 在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基础上构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指标因子划分等级并赋予相应分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基于各指标分值和权重值计算综合适宜指数,根据不同功能的适宜程度划分国土空间功能区。主要研究结果: (1)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足迹占总足迹的比重分别为77.8650%、0.0001%、21.0792%、0.0089%、1.0469%。其中耕地、林地基本能够满足生产生活需求,赤字较小;舞阳县、召陵区对奶制品及肉类消费的增加,使草地足迹较大,而区域内草地面积相对不足,两县区的草地赤字较大;郾城区有淮河支流经过且水产养殖业较为发达,水产品供应较充足,水域赤字较小,而临颍县、舞阳县、源汇区、召陵区的水域赤字则较大。 (2)漯河市绝大部分乡镇水足迹以农业生产水足迹占比最大,其中农业绿水占比为47.36%~60.70%,农业蓝水占比为28.97%~33.05%,农业灰水占比为6.32%~23.67%,临颍县农业灰水足迹占比远高于其他县(区),需重点关注化肥施用量,有针对性、适度施肥,逐步降低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污染。按照自然断点法确定水资源消耗热点地区,分别为临颍县的王岗镇,郾城区的裴城镇,召陵区的万金镇、老窝镇、召陵镇、青年镇,应采取对应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构建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指标因子权重,依据适宜性综合指数分析各评价单元在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建设功能的适宜程度,按照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优先顺序,将漯河市划分为生态保护区、农业生产区、城镇建设区三大功能区,按照河流分布将生态保护区具体划分为颍河生态保护区、澧河生态保护区和沙澧交汇生态区,按其地理位置分布将农业生产区具体划分为北部农业生产区、西南农业生产区,按照城区位置将城镇建设区具体划分为杜曲城镇建设区、舞泉城镇建设区、中心城区建设区和召陵城镇建设区。分析各个功能区的空间特征和具体特点,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李志芳

展开 >

国土空间 功能分区 水土资源 环境承载力

硕士

公共管理

王锐

2021

河南理工大学

中文

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