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占优策略视角的公租房调整机制研究

基于占优策略视角的公租房调整机制研究

扫码查看
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建立初衷是解决城市“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问题,具有应急性和临时性的特点,导致重前期的准入和后期的退出而忽视人与房的配租过程,形成了“重短期效果,轻长期机制”的局面。在城市土地资源稀缺、需求有限等条件的约束下,公共租赁住房的增量受到限制,政府也不再提倡单纯地去开发建设公共租赁住房。“运营为王”是当今地产界响应的号召,盘活存量资源、保障符合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条件的居民住房需求。同时,也要满足住房市场中已经拥有公共租赁住房的使用权,但因工作或家庭原因想换房的居民的需求。由此,形成分配公平、管理有序的公共租赁住房分配机制成为政府亟需解决的难题。 本文以现行比较常用的旧租户腾退调整机制和国外主要用于大学生宿舍分配的A-S-TTC机制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理论上证明了旧租户腾退调整机制不是无策略的机制,不能确保旧租户的效用不下降,并且租户在该机制下没有占优策略。A-S-TTC机制对旧租户腾退调整机制进行了改进和优化,是无策略的机制,能保证旧租户的效用至少不下降。在该机制下,旧租户参与分配,新旧租户都表达了真实偏好是其占优策略。但在不确定性条件的实际决策中,参与者无法对其他参与者的决策进行准确的或然推理,特别是是参与者数量较多时,决策变得困难,参与者常常偏离理论上的占优策略,A-S-TTC机制无法实现OSP。最后我们从实验经济学中寻找证据,在实验室模拟我国公共租赁住房调整过程。发现,租户在旧租户腾退调整机制下的效率总体上没有在A-S-TTC机制下的效率高,并且旧租户在进行决策时并不总是“实话实说”,存在扭曲偏好的情况,新租户也会扭曲偏好,与理论相偏离,A-S-TTC机制只是SP但非OSP,按照OSP这一标准,租户扭曲偏好就可视为一种正常的行为。 根据理论和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我国在制定公共租赁住房调整过程的一套流程时不仅要考虑到机制运行的“完美情况”,还要将理论与实际决策相结合,让参与者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引导其进行理性决策。为建立公平有效的公共租赁住房长效机制进行不断的尝试。

杨庆移

展开 >

公共租赁住房 旧租户腾退调整机制 占优策略 分配机制

硕士

产业经济学

邓红平

2021

华中师范大学

中文

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