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四川省大型灌区现代化水平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四川省大型灌区现代化水平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扫码查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农田灌溉及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灌区的功能也不仅仅局限于提供农业用水,还包括生产、生活、生态等多行业的供水保障,人民群众对灌区服务水平的要求也愈渐提高,因此灌区现代化建设势在必行,将是2021~2035年大型灌区的重点任务。灌区现代化水平评价对评估灌区现代化建设水平、找出灌区存在的短板,以及对症提出下阶段现代化建设思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在充分调研四川省大型灌区基本情况及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省经济社会对大型灌区服务的新要求,完善了灌区现代化建设内涵和特征;选出了计算方法最简便和评价结果最准确的评价模型;同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四川省大型灌区现代化建设短板和下阶段的建设思路。 首先,完善灌区现代化内涵特征和指标体系。根据四川省大型灌区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社会对大型灌区服务的新要求,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和特征。并结合内涵和特征,从安全保障、工程设施、效率与效益、管理与服务、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与文化等6个方面,梳理了常用的评价指标47个,通过德尔菲法筛选出23个指标,分别给出了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依据灌区现状和国内外先进灌区建设情况确定了指标体系的目标值和等级划分。 然后,研究最适用的灌区现代化水平评价模型。选用了在灌区综合评价中评价结果较为可靠的2种评价模型(物元可拓模型、可变模糊集理论),再构建一种计算方法更为简单的评价模型(加权算法),用此3种评价模型分别对四川省7处大型灌区进行现代化水平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认为可变模糊集理论、加权算法的评价结果一致,且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合;由于可变模糊集理论计算相对繁琐,因此认为在四川省大型灌区现代化水平评价中,可选择采用加权算法,其评价结果可靠,计算方法简单,最为适用。 最后,分析灌区现代化短板和提出建设思路。依据现代化水平评价结果,对7处灌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当前灌区存在着共性问题,其主要短板是:工程设施薄弱,影响灌区整体功能发挥;用水管理粗放,供水效率效益较低;灌区重建轻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收支不平衡,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设思路:以“先急后缓,因地制宜”的理念开展工程改造升级;以“探索水权,计量用水”的理念严格用水管理;以“优化体制,创新手段”的理念提升管理水平;以“持续改革,平衡收支”的理念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钟晨晨

展开 >

农田灌区 现代化水平 评价指标体系 可变模糊集理论

硕士

水利工程

李龙国、楼豫红

2021

四川大学

中文

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