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的质性研究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的质性研究

扫码查看
在初等教育阶段,家长作为小学生的主要照顾者和教育者,在孩子的个性成长和综合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近年来,家长教育焦虑作为内生于现代教育系统发展中的问题伴随着学生考试升学的压力持续升温,家长教育焦虑是社会转型期难以回避的个人困扰与公共议题。2021年7月颁布的“双减”政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内课外负担,同时对家长的教育焦虑带来一定的的影响。了解与研究小学生家长在“双减”政策后的教育焦虑状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对缓减小学生家长的教育焦虑、更好助力“双减”政策的推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面对教育政策的变化,如何应对与调整教育焦虑是当前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对我国小学生家长的教育焦虑现状及其成因进行探究,本研究以小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8名小学生家长开展研究,运用质性研究软件Nvivo12对“双减”政策后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的内容和变化进行逐步深入的探索和验证。 梳理总结了子女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子女参与校外培训的机会、家长自身教育能力的高低、家长自身教育理念的差异、家庭课业辅导、子女学习习惯培养、升学择校、学历焦虑、社会竞争焦虑11个范畴,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从子女学习表现、校外培训、家庭教育、子女未来前景方面全面探讨把握小学生家长群体“双减”后教育焦虑的内容。“双减”后小学生家长的教育焦虑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从普遍性焦虑向特殊性焦虑转变;二是课业负担焦虑减少与教养焦虑增加;三是学习表现焦虑与未来前景焦虑并存。之所以产生这些新变化,是教育系统、社会群体、学校、家长自身四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此,亟需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整治与改进:组织发动部门间协同发力、持续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遏制社会不良导向、推动教育观念整体变迁;学校疏导家长教育焦虑思想、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学校管理系统;家长自身树立合理的教育预期、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提高自身整体素养。

宋家敏

展开 >

小学生家长 教育焦虑 双减政策 家校协同 家庭氛围

硕士

小学教育

王保中、刘君

2023

渤海大学

中文

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