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院是加拿大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二战”后创立以来,社区学院在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下,积极回应加拿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把握高等教育及社区学院自身发展规律,努力探索符合社区学院自身职能定位的办学模式,为加拿大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适用的人才,其价值与功用日益彰显并广受认可,成为丰富加拿大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本文以“二战”后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发展脉络为线索,采用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不同阶段社区学院的发展背景、举措与成效,概括其特征与影响,在此基础上总结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发展经验,进而为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加拿大社区学院是在“二战”后加拿大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创立的。“二战”结束之初,加拿大积极扩大与美国和西欧各国的贸易往来,逐渐跻身世界工业强国之列。受到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人口急剧增长、民众教育需求增加的影响,同时在美国社区学院发展的良好示范下,加拿大一些省份开始了创办社区学院的探索。阿尔伯塔省率先成立了第一所公立社区学院,安大略省、萨斯喀彻温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等省份也相继创办社区学院。社区学院在加拿大落地生根,其功能初步显现并开始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加拿大工业化进程加速,经济发展欣欣向荣,对产业工人的数量和技术水平需求也进一步提升。同时,受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的冲击,加拿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也明显加快,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社区学院的发展,社区学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显著态势。大部分省区普遍设立社区学院,入学人数迅猛增长,同时社区学院在办学类型、课程体系、学生录取与生源构成等方面均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涌现出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受“石油危机”的影响,加拿大经济急速衰退,政府财政收入锐减,加之战后人口生育高峰已过,加拿大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势头明显减缓,社区学院发展也面临严重危机。在此发展困境中,加拿大社区学院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实施改革以应对危机:积极争取联邦与省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加强社区学院外部管理、评估机制,健全学院内部管理、办学机制,并加强与企业界的协调互动,最终突破困境,实现了稳步发展。在此时期,爱德华王子岛的荷兰学院CBE模块化教学闻名国际;社区学院经济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实现,并建立起覆盖边远省区的相对独立的综合性社区学院体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同时也为了摆脱学位制度缺失对社区学院发展的制约、迎接学习型社会带来的挑战,加拿大社区学院在通过内部改革努力提升自身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基础上,探索转型发展的路径,在迈向学位教育、服务终身学习、实现国际化转型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并取得显著成效。社区学院在加拿大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二战”以来加拿大社区学院的成功发展,得益于社区学院努力凸显自身独特的人才培养价值,得益于政府立法和财政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社区学院与传统高等教育形成了良性互补的发展格局,还得益于始终坚持以改革不断巩固和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借鉴加拿大社区学院发展经验,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应明确自身定位,找准发展方向;完善法律体系建设,夯实法治基础;增加经费投入,保障高质量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多元治理模式;加强规划与评估,提高育人质量;强化技术人才输出,提升产业发展人力资源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