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茶属(Camellia L.)瘤果茶组(Sect. Tuberculate)植物分类修订及观赏价值综合评价

山茶属(Camellia L.)瘤果茶组(Sect. Tuberculate)植物分类修订及观赏价值综合评价

扫码查看
瘤果茶组(Sect. Tuberculata Chang)属于山茶属(Camellia L.),目前已记录18种,全部为中国特有种,以贵州为中心,扩散分布至西南及相邻中部省份,形成一个完整的分布区,该组植物多生长在石灰岩地带,表现出强烈的区域性。前人对该组植物的分类处理以宏观性状描述为主,加之野外调查不充分,遗留下一系列的分类学基本问题,诸如同种异名、名实存疑,种间界限模糊,种间亲缘关系未知等分类问题,这对瘤果茶组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本研究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13种瘤果茶组植物以及与狭叶瘤果茶(Camellia neriifolia Chang)有分类争议的冬青叶山茶(Camellia ilicifolia Y.K.Li)进行宏观形态学、叶表皮微形态、花粉微形态的研究,并且采用叶绿体基因组(cpDNA)构建系统系统发育树,为该组植物的分类研究补充新证据,澄清该类群复杂的种间分类关系。此外,本研究还对其进行观赏价值综合评价的初步研究,为此后经济潜力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14种瘤果茶组植物都为狭域分布种,多以小种群形式分布喀斯特山地或者河谷中,小生境存在差异;①宏观形态研究:通过观察和形态测量可知,该类群植物在花色、果实形态和叶片特征等方面有着显著差异,可作为分类处理的主要宏观性状。此外,主干的树皮颜色和纹理在种间有着显著差异,可作为种间分类依据之一,该形态性状是前人未发现的新性状。② 叶表皮微形态研究表明:上下叶表皮在垂周壁样式有明显差异,以波形为主,浅波形次之,气孔器以椭圆形为主,油腺主要分布在曾氏瘤果茶(Camellia zengii F. A. Zeng)、皱果茶(Camellia rhytidocarpa Changamp;Liang)及皱叶瘤果茶(Camellia rhytidophylla Liamp;Yang)等6种植物上下叶表皮,叶表皮细胞形态、垂周壁式样及气孔的形态、闭合程度等方面有一定的稳定差异,在大部分种内较为稳定,可作为厚壳红瘤果茶与三江瘤果茶鉴定依据;③花粉形态研究表明:花粉属于中粒花粉,主要以扁球形为主,外壁纹饰有明显差异,外纹壁饰为皱沟状、皱波状、皱波状致颗粒状及颗粒状;表明花粉微形态特征可作为种间分类处理的依据之一。④基于叶绿体基因组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13种瘤果茶组物种和冬青叶山茶共同组成一分支(ML=100%(BS),BI=1.0 (PP)),这表明该类群为单系类群,冬青叶山茶应划分为瘤果茶组,安龙瘤果茶(Camellia anlungensis Chang)、乐业瘤果茶(Camellia leyeensis Changamp;Zhong)、三江瘤果茶(Camellia pyxidiacea Xu F. P. Chenamp;C. Y. Deng)及厚壳红瘤果茶(Camellia rubituberculata Chang)共同组成一分支(ML=99%(BS),BI=1.0 (PP)),其中安龙瘤果茶与乐业瘤果茶组成一分支(ML=100%(BS),BI=1.0 (PP))两者亲缘关系近。厚壳红瘤果茶与三江瘤果茶不在一个分支,这说明两者不是变种关系。 (2)综合宏观形态学研究、叶表皮微形态、花粉微形态、叶绿体基因组系统发育树及地理分布特点的研究证据。本研究对部分种初步分类修订如下:①将乐业瘤果茶处理为安龙瘤果茶;②狭叶瘤果茶与冬青叶山茶应恢复其应恢复独立种的地位,且冬青叶山茶应划分至瘤果茶组;③荔波红瘤果茶(Camellia rubimuricata Changamp;Xu)应实为白花型,无“红花型”,因此荔波红瘤果订正为白花型瘤果茶,且曾氏瘤果茶与荔波红瘤果茶应恢复独立种的位置;④三江瘤果茶与厚壳红瘤果茶不存在变种关系,应为独立的种;⑤支持尖苞瘤果茶(Camellia acutiperulata Changamp;Ye)恢复种的地位。此外,在贵州赤水调查时发现瘤果茶组植物未记录种(赤水瘤果茶(Camellia chishuiensis Z Liamp;X Xiao, sp. nov.)(暂定)),该种与其他种的主要形态区别:花白色,蒴果瘤状,中部深凹,近葫芦状,叶片长圆形或狭椭圆形,叶片上表面有大量油腺。 (3)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对14种植物的观赏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种植物开发利用价值分为3类,Ⅰ类(≥4.0):观赏价值极高,可重点开发利用的种类,共3种;Ⅱ类(3.0-4.0):观赏价值高,可适当开发的种类,共计8种;Ⅲ类(≤3.0):观赏价值一般,可小规模开发或暂不开发利用的种类,共计2种。

肖旭

展开 >

瘤果茶组 形态学特征 系统发育树 种间分类 观赏价值评价

硕士

风景园林

李志

2023

贵州大学

中文

Q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