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国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全民健康素养大幅度提高”。对于大学生而言,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走出静态生活方式对其身心健康、生命质量有着积极影响。但根据我国9次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1985年—2019年)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依然不理想,肥胖率增长速度持续上升,女大学生也不例外。体育生活方式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提高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的最佳方法。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贵阳市普通本科高校女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行为主体、行为基础、行为特征、行为效益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归纳女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行为特点,查找其体育生活方式存在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此促使贵阳市女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从而提升贵阳市高校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 1.贵阳市普通本科高校女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总体情况良好,80.37%的女大学生除体育课外有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19.63%女大学生由于主观原因(时间、毅力、运动能力)和客观原因(学校运动氛围、场馆)而不参与体育活动;其闲暇时间主要忙于学习。 2.体育生活方式行为主体:女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健康、正面、积极,主要倾向于如跑步、跳绳、健美操等强度小,对抗性低的体育项目,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和减肥。 3.体育生活方式行为基础:女大学生喜欢结伴参与体育活动;对运动技能学习的途径仅在学校体育课上;由于受疫情影响,余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的场地以校内免费场馆为主,很少到收费体育场所进行消费。 4.体育生活方式行为特征:女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呈现频次少、时间短、强度小的问题;42.08%的女大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段集中在晚上,35.68%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间段无规律、不稳定;23.22%女大学生无运动习惯;体育消费以实物消费为主,且消费中存在较强的从众、盲目心理,从而导致消费的体育用品处于闲置状态。 5.体育生活方式行为效益:63.24%的女大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其生活变得更加充实,57.68%女大学生心情变得更加愉悦,49.58%女大学生睡眠变得更好;其近一年运动效果的满意度较高,运动效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减肥效果不理想。 6.女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特点:参与项目的柔美性、运动伙伴的依赖性、运动习惯的间断性、体育消费的盲目性。 7.体育生活方式存在问题:女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总体状况不理想;存在“完成任务而运动的心态”以及“重文化知识、轻体育运动”的观念。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多途径改善女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状况;学校与教师共同助力,转变女大学生完成任务的心态;加强培养女大学生体育价值,纠正重文化轻体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