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乳腺乳头状癌亚型影像学特征及与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
乳腺乳头状癌亚型影像学特征及与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目的分析乳腺乳头状癌的超声波(Ultrasound,US)、乳腺X线摄影(Mammography,MG)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的影像学特征,研究其在不同病理亚型和分子分型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探讨常见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与不同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2年2月到2021年12月十年期间在本医疗机构进行诊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资料1,802例,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一共纳入47例乳腺乳头状癌,其中全部患者完成US检查,45例完成MG检查,14例完成MRI检查。依据病理分型,16例为乳头状导管原位癌(Papillaryductalcarcinomainsitu,pDCIS)、10例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papillarycarcinoma,EPC)、10例实体性乳头状癌(Solidpapillarycarcinoma,SPC)、11例浸润性乳头状癌(Invasivepapillarycarcinoma,IPC)。依据分子分型,36例为LuminalA、6例为LuminalB1型、5例为LuminalB2型。分析病理亚型和分子亚型的影像特征以及应用影像特征诊断的敏感性和漏诊率,比较三种影像学特征与常见免疫组化指标ER、PR、HER-2、Ki-67的关系。 结果1、临床特征:在乳腺乳头状癌各亚型中,触到的包块比见到的乳头溢液多。pDCIS亚组乳头溢液比例最高,IPC亚组触摸到乳腺包块的比例最高。LuminalA亚组的乳头溢液占比高于LuminalB2亚组(p=0.04);乳头状癌的ER、PR阳性表达人数均远高于阴性表达者。2、US特征:EPC亚组表现为肿块不规则形态的比例远低于IPC亚组(p=0.023);SPC亚组表现为肿块边界模糊的比例远低于IPC亚组(p=0.025)。pDCIS亚组表现为囊实混合性肿块的比例低于EPC亚组(p=0.048)。LuminalB2、LuminalA亚组的肿块边界不清占比高于LuminalB1亚组(p=0.015,p=0.027)。pDCIS亚型肿块后方回声改变在HER-2表达中有差异(p=0.039);EPC亚型肿块直径及IPC亚型肿块后方回声改变在Ki-67表达中存在差异(p=0.037,p=0.039)。3、MG特征:SPC亚组出现肿块不规则形态的比例最高(66.7%),而EPC亚组显示规则形态的比例最高(83.3%)。在对肿块边界模糊或显示星芒状特征的评估中,pDCIS亚组的比例远低于SPC亚组(p=0.015)。LuminalA、LuminalB1、LuminalB2亚组以肿块形态规则和肿块边缘不清晰的居多。pDCIS亚型在Ki-67阴性表达时多表现为等密度(p=0.014);EPC亚型在ER阳性表达时多表现为不规则形肿块(p=0.014),而EPC亚型在Ki-67高表达中则以清晰肿块边界为主(p=0.014);SPC亚组在Ki-67高表达时多表现为非良性钙化分布(p=0.014)。4、MRI特征:相比其他亚组而言,SPC亚组的ADC值最低(p=0.005),pDCIS亚组的ADC值高于EPC亚组(p=0.017)。LuminalB1亚组的ADC值显著低于LuminalA亚组(p=0.030)。5、BI-RADS分类(影像特征)诊断不同亚型的敏感性不同,但相比MRI来说,US的漏诊率最高(p=0.029),MG次之。 结论1、乳腺乳头状癌不同亚型的影像学表现存在交叉重叠。乳腺乳头状癌亚型肿块内部血流的US特征、肿块外部形态和边界的US及MG特征、肿块内ADC值等影像特征存在差异;2、相比MRI来说,US的漏诊率最高,MG次之,两种或两种以上影像学方法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单一影像学方法的敏感性,降低漏诊率。3、US观察到肿瘤直径增大、肿瘤声衰减等对Ki-67有预测价值,MG观察到肿瘤的密度改变、不规则形态及非良性钙化等特征与Ki-67、ER阳性表达存在关联。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周成礼
展开 >
关键词:
乳腺乳头状癌
病理亚型
超声波检查
乳腺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免疫组化指标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导师:
黄嵘
学位年度:
2023
学位授予单位:
汕头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R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