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三期叠加”特征明显。此外,各种突发事件与风险冲击造成巨大影响,使我国区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任务愈发艰巨。区域经济韧性理论的研究重点是,探究区域经济系统应对内外部冲击的抵御、恢复和进化能力。这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好的参考意义。近来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到“韧性”,经济韧性提升已成为持续性价值关注点。 本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对象,基于科学性、综合性、可行性原则,从抵御力、恢复力、进化力三个维度出发,以发展稳定性、风险脆弱性、结构合理性、互联互通性、转型创新性、优化升级性为价值尺度,选取18个评价指标,构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经济韧性综合测度指标体系。采用极值熵值法测算得到2011-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座城市经济韧性评价值。并分别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经济韧性的时间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异特征。然后着重分析了研究时间区间内国内外典型不利形势对研究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最后从区域整体层面及典型城市层面针对性提出区域经济韧性提升策略。研究发现: (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区域经济韧性在研究时间段内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较小。市域层面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大部分城市的经济韧性水平低于区域平均水平,长期高于区域平均水平的城市仅有4座,分别是成都、绵阳、重庆和德阳,区域内发展不平衡较严重。除成都和宜宾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外,其余城市总体上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城市经济韧性在空间上呈现不均衡分布特征,总体上呈现西、东部较强,南部、中部次之,北部较弱的格局。同时该空间分布特征呈波动性演化趋势,研究时间段内五大板块区域经济韧性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但空间格局变化不大。 (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经济韧性应对冲击的能力较强。在三期叠加背景下,研究区域整体经济韧性发展趋势在2013年出现分异,经济韧性水平由增转降,但幅度不大,后续也相对稳定。中美贸易摩擦冲击层面,研究区域整体经济韧性先在2018年小幅度下降,而后恢复上升,研究区域应对贸易摩擦风险的能力较强。新冠疫情冲击层面,研究区域整体经济韧性发展趋势在2019-2020年间上升7%,研究区域能较好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经济发展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