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影响的测度及应对策略研究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影响的测度及应对策略研究

扫码查看
粮食安全问题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上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我国是全球粮食生产大国和消费强国,最近几年,农业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疫情的出现及蔓延,影响了粮食产量,这对于粮食的生产来说是不利的。我国幅员辽阔,全国按地理位置从北至南、由东向西依次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华东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而气候变化尤其是同一类自然灾害对全国各个地方的损害程度又有着显著的区别。为了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保证粮食价格稳定,保障粮食供应充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将全国七个地区合并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三大区域,利用了各区域1980年到2020年粮食生产和气候变化的数据,分析了这三大区域气候变化与粮食生产的分布规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测算了气候变化和多种粮食作物的关联度。同时选取化肥施用折纯量、农业机械总动力、粮食播种面积、农业劳动力数量、有效灌溉面积和各种灾害受灾面积等指标,建立了C-D生产函数模型,并采取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确定了影响各区域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粮食产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旱灾受灾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和化肥施用折纯量,其中旱灾对粮食生产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从贡献率的绝对值来看,旱灾造成粮食减产的程度已经超过了施用化肥增加粮食产量约五分之一的程度。影响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粮食产量的最主要因素依次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折纯量、劳动力、旱灾受灾面积,其中,旱灾对粮食生产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从贡献率的绝对值来看,旱灾造成粮食减产的程度已经超过了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粮食产量约四分之一的程度。影响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粮食产量的最主要因素依次是化肥施用折纯量、有效灌溉面积。从结果来看相比其他投入要素,气候变化对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的粮食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旱灾对于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粮食产量影响较大,要加大上述区域的旱灾应对能力。对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的粮食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因此上述区域对农业灾害的治理和应对可不作为主要防治重点。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研究结果,在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中的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要加大对风雹灾的治理力度;在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的玉米作物要加大对洪涝灾的治理,稻谷、小麦、大豆要加大对风雹灾的治理。同时,本文对提升粮食产量也提出了其他相关建议与措施。

周寅

展开 >

种植业 粮食产量 气候变化 灰色关联分析 C-D生产函数

硕士

统计学

周才云

2023

华东交通大学

中文

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