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刘彦晶教授治疗胃脘痛的处方用药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刘彦晶教授治疗胃脘痛的处方用药规律

扫码查看
目的:本课题基于数据挖掘技术,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导师刘彦晶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刘彦晶教授治疗胃脘痛的核心处方,常用药对等,归纳出刘彦晶教授治疗胃脘痛的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胃脘痛的遣方用药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以2021年5月—2022年8月期间刘彦晶教授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内分泌与消化病门诊部治疗的胃脘痛患者的病案原始资料为研究对象,依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严格筛选,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病例511诊次,并将病例数据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中,将数据标准化处理后,运用统计分析、卡方检验、互信息法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刘彦晶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组方用药规律进行研究。 结果: 1.胃脘痛患者女性患者数量偏多,占58%,本病发病年龄分布广泛,以20~69岁之间患者数量偏多,其中30-39岁年龄段患者最多,共81人,占15.85%, 2.用药频次大于200的中药共计9味,分别为:陈皮、柴胡、茯苓、白术、白芍、党参、厚朴、姜半夏、炙甘草;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辛、甘、苦味为主;归经以脾、胃经药物为主;药物功效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行气止痛为主。 3.刘彦晶教授胃脘痛使用频次最高的药对为陈皮—茯苓。将使用频次位于前30位的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主要得到4个聚类组合:第1组药物大多为疏肝理气之品;第2组药物多为温中行气之品;第3组药物较为复杂,为健脾消食、收敛止痛类药物相结合;第4组药物多为清热泻火之品。 4.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得到刘彦晶教授治疗胃脘痛的核心处方为柴胡、陈皮、茯苓、川芎、香附、姜半夏、厚朴、枳实、白术、白芍、党参。 结论:刘彦晶教授认为胃脘痛虽病位在胃,然与肝、脾密切相关,肝气之盛衰与胃脘痛之发生息息相关,脾与胃共掌升降之权,故治疗上多从肝、脾、胃论治,常用性温、平、微寒,味辛、甘、苦之类药物,在治疗时多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行气止痛为主,以柴胡、陈皮、茯苓、川芎、香附、姜半夏、厚朴、枳实、白术、白芍、党参为核心处方,依据中医证候不同,加用不同方剂进行治疗,临证随证加减,效果显著。

王景硕

展开 >

刘彦晶教授 胃脘痛 用药规律 中医经验

硕士

中医内科学

刘彦晶

2023

长春中医药大学

中文

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