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槲寄生化学成分分析及质量标准研究

槲寄生化学成分分析及质量标准研究

扫码查看
槲寄生Viscumcoloratum(Komar.)Nakai为桑寄生科槲寄生属的干燥带叶茎枝,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通经络的功效。本研究以槲寄生药材为研究对象,从槲寄生现行标准的考察、重金属检测、禁用农残检测、紫丁香苷薄层鉴别的建立、齐墩果酸薄层鉴别的优化、槲寄生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HPLC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及槲寄生特征图谱、槲寄生黄酮类成分指纹图谱的建立方面,较全面的对现有标准进行研究,为更有效地控制槲寄生质量提供数据支撑。具体研究如下: 1.对收集到的槲寄生样品中性状,显微,水分,灰分,浸出物,杂质等进行测定,对现有标准进行合理性考察。结果共收集到28批样品,S1~S26经鉴定均为槲寄生Viscumcoloratum(Komar.)Nakai,S27为扁枝槲寄生ViscumarticulatumBurm.f.,S28为桑寄生Taxillussutchuenensis(Lecomte)Danser。样品S1~S26均符合现行药典规定。 2.建立槲寄生药材中紫丁香苷的薄层鉴别,在薄层鉴别中供试品与槲寄生对照药材及紫丁香苷对照品均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专属性好,并优化了齐墩果酸薄层鉴别中的供试品制备方法。 3.通过系统的液质分析,对含量测定指标进行筛选及测定,确定适宜的含量测定指标,并建立其HPLC含量测定方法。选取了槲寄生新苷Ⅲ、槲寄生苷甲,高圣草素作为代表性药效成分,建立HPLC检测方法,测定不同批次槲寄生样品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所建立的方法能使样品中各指标成分达到良好分离,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规定。槲寄生新苷Ⅲ含量在2.02~6.91mg/g之间,槲寄生苷甲含量在0.88~2.93mg/g之间,高圣草素含量在0.85~2.44mg/g之间。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槲寄生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槲寄生样本中总生物碱含量在1.46~2.87mg/g之间。综合考虑样品中4种成分的含量,不同产地及同一产地不同批次样品间均存在差异,且都是叶中的指标成分含量大于茎中的含量,说明不同产地,不同部位均会影响槲寄生药材质量。 4.采用HPLC法建立槲寄生药材特征图谱,经筛选确定了8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2个色谱峰。结合化学计量法进行分析,不同产地及批次间槲寄生药材质量有一定差异,并筛出差异性化合物峰1,峰7,峰6,所建立的图谱可以将其与扁枝槲寄生、桑寄生区分开来。采用HPLC法建立槲寄生黄酮类成分的指纹图谱,确定槲寄生药材指纹图谱中出峰时间基本一致、峰面积较大的7个共有特征峰进行相似度计算,有20批槲寄生药材相似度>0.9,且方法学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测定方法准确便捷。 通过对槲寄生的系统研究,提高了槲寄生药材的质量标准,为槲寄生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参考。

费舒宁

展开 >

槲寄生 化学成分 特征图谱 药材质量

硕士

中药学

李文兰

2023

哈尔滨商业大学

中文

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