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添加剂在提高畜禽生长性能、抗病能力、畜产品品质和养殖效益方面发挥着难以取代的作用。目前,传统的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在“无抗”的大背景下被淘汰。因此,开发绿色高效的植物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备受人们关注。为探究植物提取物茶皂素作为肉牛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本试验以植物提取物茶皂素作为试验材料,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茶皂素对秦川肉牛生长性能、营养消化、血清指标、瘤胃消化酶活性及发酵参数、瘤胃菌群数量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16头发育良好、体重相近(250±10kg)、14月龄的秦川牛肉用新品系(以下简称“秦川肉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4头。各组中每头牛分别在饲喂基础饲粮中添加0g/d(对照组)、10g/d(LT组)、20g/d(MT组)、30g/d(HT组)的茶皂素。预试期10d,正试期80d。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试验牛的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F/G)均显著降低(P<0.05);MT组和HT组试验牛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T组试验牛腹围增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LT组和HT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试验牛的血清中尿素(UN)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分别降低了20.49%、23.60%和25.15%,MT组试验牛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MT组和HT组试验牛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经济效益分析显示,MT组试验牛毛利润最大,为1279.66元/头,较对照组毛利润提高173.50元/头。 2.所有试验组中试验牛瘤胃内蛋白酶、α-淀粉酶及木聚糖酶的活性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HT组试验牛瘤胃内果胶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LT组和MT组试验牛瘤胃内纤维素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分别升高了14.20%和6.25%;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试验牛瘤胃内原虫数量显著减少(P<0.05),分别降低了54.06%、58.26%和55.11%,而MT组和HT组试验牛瘤胃内真菌和白色瘤胃球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 3.与对照组相比,LT组和MT组试验牛的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了25.43%和19.73%;LT组试验牛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所有组别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秦川肉牛瘤胃内的优势细菌菌门,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新丽鞭毛菌门(Neocallimastigomycota)是秦川肉牛瘤胃内的优势真菌菌门;与对照组相比,MT组细菌的chao1指数和faith_pd指数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HT组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LT组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3个试验组的拟杆菌属(Bacteroid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MT组的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LT组和MT组的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LT组的曲霉菌属(Aspergillus)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PICRUSt功能预测结果显示,LT组和MT组的外源生物降解和代谢途径(Xenobioticsbiodegradationandmetabolism)和糖酵解Ⅲ途径(GlycolysisⅢ)功能基因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量茶皂素可以增加瘤胃内与纤维分解相关细菌数量并提高消化酶活性,改变瘤胃发酵参数,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提高秦川肉牛表观消化率和生产性能,本研究条件下,综合考虑经济效益,茶皂素的添加最适浓度为20g/d每头牛,本研究为茶皂素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