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百姓对幸福生活和文化体验的持续追求,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旅游也逐渐成为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对地域文化旅游研究的不断深入和透彻,各种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案例不断涌现,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地域文化旅游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和深入化的趋势。寻找一套切实有效、符合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地域文化旅游研究方式与方法越来越成为现阶段研究者们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文中简称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大兴安岭地区或大兴安岭)文化丰富且独特。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森林的原始性、高寒的独特性、山体的神圣性、古迹的深厚性和民族的世居性等的地域文化特性。在“天保”工程实施后,该地已经顺利实现了产业转型和产业替代的工程,目前,发展森林旅游业的经济策略是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筑多元支撑和共同发展产业体系的最佳着力点。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地旅游发展迅速且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过多重视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忽略地域文化特色资源的关键性问题。 因此,深度挖掘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对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开发潜力等级评估,并基于此,结合自然环境本底状况,开发具有影响力的自然与文化相融合的旅游产品,使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成为自然、生态、历史、民俗等要素相融合的文化荟萃之地,成为中国最北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符合经济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需要与趋势。 首先,论文明确了文化旅游的相关理论在地域文化研究方面的指导性作用,通过分析国内外诸多地域文化旅游开发的案例,总结了一系列地域文化旅游开发需要遵循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开发模式。简而言之,任何地域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都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和方法,并且要“守经达权”,遵循内在发展规律。 其次,以分析得到的地域文化旅游研究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辅以文献阅读的方式,从游客对大兴安岭地区多个著名旅游景点的地域文化旅游感知度角度出发,完成对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基础数据调研以及数据的初步处理的工作,摸清大兴安岭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情况。 再次,通过专家咨询法,建立了符合大兴安岭地区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问卷调查得到关于大兴安岭地区地域文化旅游发展基本数据,运用matlab软件运行基于实码的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RAGA-PP)编码,得到投影方向以及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等级。该方法有效的将高维度的数据进行降维处理,使得研究更具有理性和科学性。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等级评价,为大兴安岭地区旅游发展提供方向。 最后,根据对大兴安岭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分析,从完善旅游业相关政策与法规、优化旅游市场发展培育对策、多元化差异化打造文化旅游产品、发展地域文化旅游营销对策、加强基础设施及人才培养建设和加大人文旅游资源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符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地域文化旅游发展的开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