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POE的社区公园空间要素评价研究--以合肥市三个社区公园为例

基于POE的社区公园空间要素评价研究--以合肥市三个社区公园为例

扫码查看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城市社区公园承担着多种作用和功能,无疑是优良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很多社区公园空间要素设计与使用者需求出现矛盾,其建设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因此,开展社区公园空间要素使用后评价对优化空间环境尤为重要。 本文选取合肥市石台路公园、天乐公园和龙岗游园作为研究区域,利用文献综述法、半结构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预收集空间要素,通过信度分析、效度分析、主成分分析来筛选构建合肥市三个社区公园空间要素合集,并通过聚类分析法得到空间类型化,从客观行为层面探究三个社区公园空间要素的使用状况,从主观心理层面构建合肥市三个社区公园空间要素满意度评价体系。最后,将主客观结果互相验证,得到社区公园空间要素与使用者行为心理活动具有关联性的结论及影响使用者行为心理活动的空间要素的强弱排序,并提出优化策略。研究结果如下: (1)从客观行为层面,在空间类型化基础上,利用行为观察的数据求得各类型空间行为密度:S2健身娱乐和设施空间(0.2380)>S1铺装广场空间(0.1942)>S3亲水观赏空间(0.0616)>S4绿化活动空间(0.0591)>S5林下地形空间(0.0179),结合GIS核密度解析图示,得到影响使用者行为活动的空间要素排序为:景观设施条件>铺装特质>亲水性>绿化程度>地形。(2)从主观心理层面,以合肥市三个社区公园空间要素合集为指标,构建合肥市三个社区公园空间要素满意度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空间要素满意度综合得分总和:景观设施条件(4.9433)>铺装特质(3.3469)>亲水性(1.9935)>绿化程度(1.3265)>地形(0.8404)。(3)将主客观评价数据互相验证,两者存在一致性,得到社区公园空间要素与使用者行为心理活动具有关联性,且影响使用者行为心理活动的空间要素强弱排序:景观设施条件>铺装特质>亲水性>绿化程度>地形。结果表明空间要素对使用者行为心理活动有诱导性,使用者偏向聚集在景观设施条件、铺装特质、亲水性此3类空间要素。根据空间要素使用后评价结果,从林下地形营造、注重绿化生态建设、增加驳岸亲水性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本文实现了对社区公园空间要素的使用后评价研究,探究空间要素与使用者行为心理活动的关联性。不仅对其今后的优化改善提供了数据指引,还为具有类似特征的社区公园提供了参考借鉴。

万鑫

展开 >

社区公园 使用后评价 空间要素 行为心理活动

硕士

风景园林

李春涛、王晖

2023

安徽农业大学

中文

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