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PSM-DID和重力模型的高铁对人口流动影响研究

基于PSM-DID和重力模型的高铁对人口流动影响研究

扫码查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自由流动迁移现象频繁,人口迁移规模增大。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流动人口为3.7亿人次,城镇人口为9亿人次,与2010年相比,流动人口增长69.73%,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流动人口的增长在城市人口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的人口流动分布格局仍然是向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聚集,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工资差距、社会文化因素和地理因素等,而交通运输条件在我国人口流动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中国高铁建设取得的成就令世界惊叹。截至2020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7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高铁的飞速发展对人口流动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在地级行政区划层面对中国人口流动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高铁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以及具体影响效果,人口流动这一重大社会现象对于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优化中国的城市化模式和提高城市化的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梳理了人口流动情况和相关理论、高铁开通效应以及高铁与人口流动相关研究,总结了我国高铁建设情况与人口流动情况,并分析了高速铁路和人口流动之间的联系。基于城市面板数据,利用PSM-DID模型实证检验中国高铁建设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进一步通过重力模型研究高铁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大小。总的来说,高铁可以促进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对流动人口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具体结论如下: 高铁线路的开通大大增加了城市间的人口流动水平,高铁开通城市对流动人口具有更强的吸引力。高铁开通对地区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具体表现为高铁建设能够吸引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人口流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吸引力要强于西部地区,对于东北部地区则会产生负向影响,加速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仍然是影响人口流动的关键因素,除高铁因素外,教育水平、财政水平等因素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在重力模型中也得到了体现和支持。 基于研究结论,给出的政策建议是:第一,根据人口流动特点和不同地区的情况,制定合理的高铁建设规划。第二,加强高铁沿线城市的规划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引进,优化高铁沿线城市的发展布局,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均衡分布。第三,加强高铁沿线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保护好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实现高铁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赵丹

展开 >

人口流动 高铁建设 PSM-DID模型 重力模型

硕士

土木工程

王仲

2023

大连理工大学

中文

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