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体育作为课后延时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研究银川市城区小学延时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等对银川市城区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开展现状进行研究,对相关的体育教师、学生、家长、领导进行调查及访谈,发现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实际从而提出银川市城区小学的优化路径,从而提高课后延时体育服务质量,研究结论如下: (1)学校方面:银川市城区三区所调查的18所小学存在服务落实方案不具体,学校执行不力、服务场地资源及经费不足、校领导不够重视、相关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 (2)教师方面:延时体育服务教师多数为本科学历占70.4%,男教师人数多余女教师占比68.5%,甚至个别学校无女体育教师,40岁及以下占比87.1%,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师资力量不足(尤其缺乏小众运动项目教师),师生配比多在1∶240及以下,教师教学任务重无精力创设新型项目,并对津贴补助及服务考核满意度不高。 (3)学生方面: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活动对学生体育技能、文化课学习均有所帮助,学生对活动热情较高,并在活动中获益良多,但当前学校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多样化需求(像轮滑、冰壶、打花鞭等小众运动项目较受学生欢迎),学校场地器材设施、课堂管理、教师教法等同样是影响学生参加服务的关键。 (4)家长方面:家长对孩子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支持度占71.6%,满意度不是特别高,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长接送难的问题,仍有部分家长认为服务耽误孩子学习、服务收费不合理、并对学生运动安全及在校饮食有所担忧,对服务具体授课形式不是很了解。 路径优化如下: (1)完善监管体系、厘清各方权责,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服务标准、安全管理体系,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做好保障。 (2)合理利用场地资源,拓展经费来源渠道,丰富活动内容,完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3)聘请有资质的社会兼职教练、优秀运动员等,充分挖掘校内外师资资源,拓展多样化人才渠道,对教师定期进行培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服务津贴,激发教师服务激情。 (4)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合理规划运动场地,定期对场地器材进行维护与更新,加强学生安全保障,完善评价与考核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 (5)加大服务的宣传力度,增加家长对服务了解程度,研讨家长服务意见,提高家长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