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大黄酚对缝隙连接阻断剂Gap26预处理的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转移的影响

大黄酚对缝隙连接阻断剂Gap26预处理的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转移的影响

扫码查看
脑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Hayakawa K等研究发现,在体外缺血损伤的模型中,星形胶质细胞能够将功能性的线粒体转移到神经元,增强缺血损伤的神经元的活性。课题组前期通过采用 Mitotracker Red 荧光探针标记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的方法,发现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可以转移到神经元细胞,而大黄酚(chrysophanol, CHR)能够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转移到神经元,提高神经元的活性。 缝隙连接(gap junction, GJ)是介导细胞线粒体转移的途径,在线粒体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有文献发现,缝隙连接阻断剂 Gap26 会加剧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中的神经元损伤。所以GJ很可能是星形胶质细胞中线粒体转移的重要环节。 在缺血缺氧损伤中,缝隙连接阻断剂Gap26 是否影响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转移以及是否通过GJ加剧了神经元细胞死亡尚未可知。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在神经元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缺血缺氧损伤中CHR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转移,改善神经元的缺血性损伤。但CHR的作用机制是否通过GJ来完成尚不明确。因此,本实验将Gap26预处理的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进行氧糖剥夺/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 OGD/R)损伤,通过测定神经元存活率和Mitotracker Red 标记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共聚焦显微镜测定荧光标记物,追踪线粒体的转移。通过阻断剂Gap26 预处理星形胶质细胞探讨CHR对缺血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转移的作用机制。 一. 建立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共培养OGD/R模型 从新生的 SD 乳鼠的大脑皮质中提取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体外培养。利用Transwell小室建立共培养体系,进行OGD/R损伤。 二. 星形胶质细胞经Gap26预处理与神经元共培养对OGD/R损伤中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转移的影响 采用 Gap26对星形胶质细胞进行预处理,然后将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进行OGD/R损伤。以CCK-8测定神经元存活率为指标,观察Gap26对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采用Mitotracker Red 将星形胶质细胞提前进行标记,通过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神经元中荧光标记物。 1. 星形胶质细胞经Gap26 预处理后对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 细胞实验分为4组:对照Ⅰ组(神经元常氧培养);模型Ⅰ组(神经元 OGD/R 培养);共培养Ⅰ组(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OGD/R);Gap26 共培养Ⅰ组(Gap26 预处理的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OGD/R)。 CCK-8 结果显示,共培养Ⅰ组神经元的细胞存活率为(47.27± 8.20)%,而加入Gap26后神经元存活率降低(38.24±5.44)%(P<0.01),结果表明,星形胶质细胞经 Gap26 预处理与神经元共培养进行OGD/R损伤降低神经元存活率。 2. 星形胶质细胞经Gap26预处理后对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转移的影响 实验分为2组:①共培养MR组②Gap26共培养MR组,Gap26预处理的星形胶质细胞,通过 Mitotracker Red 荧光探针提前标记星形胶质细胞中线粒体,与神经元共培养OGD/R,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神经元中荧光标记物,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转移的数量。 荧光结果显示,荧光标记物呈红色。①组镜下视野可见,红色呈不规则点状,排列松散;②组镜下视野可见,红色只有零星散布,与①组相比,荧光标记物数量减少。结果表明,Gap26 可减少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转移到神经元。 三. 大黄酚对Gap26 预处理的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转移的影响 经Gap26预处理的星形胶质细胞,加入CHR,与神经元共培养进行 OGD/R 损伤。然后测定神经元存活率、神经元内 ATP 含量以及检测神经元线粒体形态。 实验分为 5 组:对照Ⅱ组(神经元常氧培养);模型Ⅱ组(神经元OGD/R培养);共培养Ⅱ组(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OGD/R); CHR 共培养Ⅱ组(加入浓度为10 μmol·L-1CHR,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OGD/R);Gap26+CHR共培养Ⅱ组(Gap26预处理后的星形胶质细胞,加入浓度为10 μmol·L-1CHR,与神经元共培养 OGD/R)。 1. 大黄酚改善共培养OGD/R神经元存活率 CCK-8 结果显示,共培养Ⅱ组中神经元的存活率为( 49.41 ± 8.40)%,加入CHR神经元的存活率为(53.39±5.42)%(P<0.01),表明CHR可以提高共培养OGD/R中神经元存活率;与CHR共培养Ⅱ组相比,加入Gap26后神经元存活率为(37.70±3.00)%(P<0.001),结果表明,大黄酚可以提高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OGD/R后神经元的存活率,而Gap26可以对抗大黄酚的作用。 2. 大黄酚改善共培养 OGD/R神经元线粒体形态 ImageJ 软件分析显示,共培养Ⅱ组神经元线粒体长度为对照Ⅱ组的(51.45±3.70)%,加入CHR后神经元线粒体增长为(68.82±3.17)%(P<0.01),表明CHR可以增加共培养OGD/R神经元线粒体长度;而加入 Gap26 后,Gap26+CHR 共培养Ⅱ组线粒体长度为(44.22± 6.33)%(P<0.001),表明大黄酚可以增长 OGD/R 后神经元线粒体长度,使线粒体形态逐渐正常化,Gap26预处理会对抗大黄酚的作用。 3. 大黄酚改善共培养OGD/R神经元细胞内ATP 含量。 ATP结果显示,共培养Ⅱ组ATP含量为(43.98±1.66)%,加入CHR后,ATP含量为(58.17±7.48)%,ATP含量升高(P<0.001),表明CHR增加共培养OGD/R神经元内ATP含量;加入Gap26后,ATP含量为(37.81±3.11)%,与CHR共培养Ⅱ组相比,ATP含量降低(P<0.001),结果表明,大黄酚可以提高 OGD/R 损伤后神经元内 ATP含量,而加入Gap26会对抗大黄酚的作用。 综上所述,缝隙连接阻断剂Gap26 可以阻断缺血性损伤中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转移到神经元,GJ很可能是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转移的重要环节。CHR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转移的作用机制很可能与GJ有关。

耿宇涵

展开 >

脑缺血 大黄酚 缝隙连接 星形胶质细胞 线粒体转移

硕士

药学;药理学

张丹参

2023

河北北方学院

中文

R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