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延河流域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冲突,导致其自身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景观特色缺失。对景观的认知不足导致以往的空间策略失效,探索能够引导延河流域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策略,是现阶段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将景观特征评估作为一种工具,引入延河流域景观规划流程中,借鉴其理论与方法,对延河流域景观特征进行识别、描述与评价。 首先,确定研究内容、方法及整体写作框架,深入了解延河流域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发展概况,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与案例,为研究区域的评估决策提供基础;其次,构建延河流域景观特征研究框架,对其中重要步骤进行分析说明;第三,结合桌面研究与田野调查的结果,对各景观特征类型的关键特征要素进行识别与详细描述并生成景观特征分类图;第四,基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目标,构建延河流域景观特征评价体系,使用ASG综合法开展景观视觉质量评价和景观生态敏感性评价,将两种评价聚类叠加生成最终的景观评价结果;最后,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景观更新、景观恢复、景观保护、景观发展四个策略目标,并从流域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针对不同特征类型和景观要素提出相应的发展导则和管护策略,形成全面性、综合性、科学性的“流域+景观”管护体系。 本研究以延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依据“桌面研究-田野调查-识别与描述-评价与决策”的逻辑框架,得到延河流域聚落景观特征区、山林景观特征区、田园景观特征区、河流水域景观特征区、城镇产业景观特征区5个景观特征类型及各特征类型区域的50种关键特征要素,并对此进行了综合评价。主要评价结果为:1)视觉质量评价下山林景观特征区整体呈现为最优,依次是田园景观特征区、河流水域景观特征区、聚落景观特征区与城镇工业景观特征区,确定了12个特征要素为影响景观视觉质量的关键要素,其显著性可表示为C13>C5=C11>C9=C18=C19>C1>C12>C14>C6>C4>C15;2)景观生态敏感性评价下结合区域特征选取6个生态环境因子,总体呈现出中游敏感性较高,上游和下游敏感性较低的特征。最终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各景观特征区域的发展导则与管护策略,其结果可对黄河流域其他支流的景观特征评估与管护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