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项目式学习已经成为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项目式学习作为推动课程育人的一种重要载体形式,它将促进学生的认知学习和社会性发展结合在一起,促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转向学生素养能力发展培养,是我们国家实现素养教育的一种重要举措。随着项目式学习的快速发展,我国省市地区陆续出台推进项目式学习模式应用的政策和措施,使项目式学习模式逐渐在各中小学学校得到实践应用。项目式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理论下,注重学生学习输出的一种模式,强调在“做中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合作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因此,如何判断学生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是否建构了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掌握了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问题就对当前的课堂评价方式提出了挑战。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将评价过程融入于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方式,能够很好地观测学生行为表现和问题解决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因此将其应用于项目式学习评价中可以为当前评价困境提供思路。 本研究使用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调查研究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主要聚焦于以下3方面问题:1.如何设计表现性评价评估初中信息科技课程项目式学习中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2.表现性评价应该如何在项目式学习中实施?3.表现性评价应用在初中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中是否有效? 首先,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信息科技课程评价现状及表现性评级现状的基础上,从中总结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面向初中信息科技课程的一线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当前评价现状和需求,总结出当前现存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在初中信息科技课程项目式学习中实施表现性评价的适切性和意义;然后阐述表现性评价的整体操作流程,其中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及项目式学习的特点等设计表现性评价标准9个要素,并使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表现性评价量规各个要素的权重;最后选择初中二年级学生将表现性评价在实际课堂中进行初步适用,探究表现性评价在初中信息科技课程项目式学习中实施的有效性,利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分别向授课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表现性评价实施效果。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表现性评价应用于信息科技课程项目式学习的具体操作步骤有4步:基于课标确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任务、围绕目标和任务开发评价量规、实施与反馈。在初中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中实施表现性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高阶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指明方向,是一种适合的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