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胸腔镜手术术前焦虑患者术后疼痛及早期情绪的影响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胸腔镜手术术前焦虑患者术后疼痛及早期情绪的影响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对术前焦虑患者胸腔镜手术术后早期情绪的作用与影响。确定艾司氯胺酮用于术前焦虑患者不同剂量以及较合适的剂量的安全性,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性别不限,年龄25~64岁,BMI18.0~26.0kg/m2,ASAⅠ~Ⅲ级,术前胸部CT诊断为GGN,能理解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GAD-7)、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anxietyanddepressionscale,HADS)及疼痛评分量表(numericalratingscale,NRS)的使用,轻度焦虑(GAD-7≥5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艾司氯胺酮0.1mg/kg组(E1组)、艾司氯胺酮0.2mg/kg组(E2组)和艾司氯胺酮0.3mg/kg组(E3组)。所有患者全身麻醉方案及镇痛方案相同。E1组、E2组、E3组在手术结束前30min分别静脉缓慢注射相应剂量的艾司氯胺酮,C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10ml。记录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手术时间、液体输入量、失血量、拔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记录患者术中各时点的心率(Heart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记录术前24h、术后24、48、72、120h的HADS评分、GAD-7评分、血清BDNF水平。记录出复苏室前,术后6h、12h、24h、48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48h内补救镇痛次数及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术后苏醒期躁动、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nauseaandvomiting,PONV)、头晕等不良反应。 结果: 本研究初始纳入患者84例,术中1例发生药物过敏性反应,考虑过敏源为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拒绝接受评估3例,最终纳入患者80例,每组20例。 1.四组患者性别、年龄、BMI、ASA分级、手术类型差异、受教育年限无统计学意义(Pgt;0.05)。 2.四组手术时间、术中晶体液和胶体液量、尿量、术中失血量、拔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 3.与C组比较,给药5min后E3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增高(Plt;0.05),气管拔管时E1、E2、E3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降低(Plt;0.05)。 4.四组麻醉药物使用总量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次数差异无统计意义(Pgt;0.05)。 5.与C组比较,E1组、E2组、E3组术后24、48、72h的GAD-7评分和HADS评分明显降低,E3组明显低于E1组和E2组(Plt;0.05)。 6.与C组比较,E1组、E2组、E3组术后24、48、72h血清BDNF水平明显升高(Plt;0.05),E3组明显高于E1组和E2组(Plt;0.05)。 7.与C组比较,E1组、E2组、E3组出复苏室前、术后6h、12、24h静息时NRS评分及出复苏室前、术后6h、12h活动时NRS评分明显降低(Plt;0.05),且E3组明显低于E1组和E2组(Plt;0.05)。与C组比较,E1组、E2组、E3组术后补救镇痛次数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lt;0.05),且E3组明显低于E1组和E2组(Plt;0.05)。 8.四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 结论: 1.艾司氯胺酮短期内抗焦虑抑郁效果较好,对于术前焦虑患者推荐单次使用艾司氯胺酮0.3mg/kg抗焦虑治疗,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及情绪稳定。 2.术中单次使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0.1mg/kg、0.2mg/kg、0.3mg/kg能减轻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24h疼痛,不影响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术后苏醒期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吴冰清
展开 >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胸腔镜手术
术后疼痛
术前焦虑
早期情绪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麻醉学
导师:
陈晨、周围
学位年度:
2023
学位授予单位:
扬州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R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