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山柑(CapparisspinosaL.)是一种多用途经济作物,原产于地中海地区,以其抗旱、耐盐以及保持土壤水分的能力而闻名。种子萌发率低和茎段扦插生根率低导致其大规模种植受限,从而限制了该物种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的发挥。本文分别以刺山柑的种子和幼苗为研究材料,通过室内控制性试验和野外控制性试验结合的方法对种子萌发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刺山柑种子萌发率低的原因,并找出它的休眠类型;通过刺山柑幼苗对干旱胁迫和盐胁迫响应的研究,探究其在干旱区、盐碱地的适应能力,明确该物种的种子休眠与萌发和幼苗抗旱与耐盐特性,以期揭示其对荒漠环境的适应策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刺山柑种子存在休眠现象。刚成熟的刺山柑种子在各光照、温度条件下的萌发率不足50%,因此判定种子存在休眠。休眠类型为非深度生理休眠(non-deepPD),可通过低温层积和埋藏打破休眠,赤霉素(GA)能显著提高其萌发率,室温干藏处理对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种皮具透水性且98%都有活力,最适萌发温度为15/2℃,在光照和黑暗两种条件下均能萌发,且在黑暗中有较高萌发率。 (2)室内培育的刺山柑幼苗通过生长和生理上的适应性变化来适应干旱区盐碱地。生长指标中的株高和根长减少,存活率降低,生物量重新分配: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减少,根冠比增大。在生理方面,刺山柑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减少,脯氨酸(Pro)含量增加,抗氧化酶(POD和CAT)活性增强,各光合参数如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率(WUE)降低。这说明刺山柑幼苗为适应盐、旱胁迫,在生长上降低株高增量和根长、减缓植株生物量的增长,同时增加根冠比;在生理上增加渗透物质脯氨酸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以加快清除体内活性氧、降低光合速率和水分的散失来减轻缺水和高盐对植株造成的伤害。另外,在干旱胁迫下其抑制效果随胁迫程度的上升而增加,而在盐胁迫下则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植株生长。 刺山柑的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以及幼苗对干旱和盐胁迫的响应对其在荒漠环境中成功定居、生长繁殖、物种延续和种群扩大具有重要的生态适应意义。